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Wageningen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在7月的GenomeResearch雜志上報道說,他們已經確定出一種導致馬鈴薯疫病(potatoblight)的病原體的獨特基因指紋。一些病原體株具有一個特殊基因的多個拷貝,而另外一些病原體株則只有一個拷貝。特定的馬鈴薯植株不能識別只有一個該基因拷貝的病原體株,因而使它們對感染很敏感。這項文章首次報道了一種非細菌微生物中與致病性有關的基因擴增,并使人們對植物病原體如何減裁它們的基因組以適應環境有了新的了解。
馬鈴薯晚疫病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是一種類似真菌的微生物,曾導致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愛爾蘭馬鈴薯饑荒,而且目前還在繼續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大規模的農業損失。
在馬鈴薯-病原菌系統中,寄主-病原體應答與一種高特異性的途徑有關,即野生種的抗性基因(R)。病原體的Avr基因被認為通過通過迅速的變異來逃過擁有R基因的植株的偵測,這意味著許多馬鈴薯晚疫病病菌株和馬鈴薯目前還在進化著。
Govers和同事確定出一個叫做pi3.4的單個基因在毒性和無毒病菌株中都以一個單個的全長拷貝存在。他們只在無毒病菌株中確定出pi3.4的多個拷貝。但有趣的是,這些拷貝只是pi3.4的部分片段。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部分的基因拷貝可能充當產生新基因的元件資源庫。這些新基因可能由發育中的遺傳物質的不同交流產生。這種部分的拷貝還可以充當蛋白質的編碼單元,從而使病原菌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并因此適應環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