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菌學名〕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
〔寄主作物〕蘿卜等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
〔病害診斷〕蘿卜被害后,須根呈閣黑褐色,水漬狀。剖視主根,可見維管束變褐,用手擠壓,切面上溢出白色菌液。病勢發展快。由于根部受害致維管束輪導組織堵塞,使地上部莖葉出現萎蔫現象。開始白天萎蔫,早晚復原,幾經反復后,萎蔫加重,不能逆轉恢復。嚴重時迅速萎凋死亡。致病菌為細菌,稱青枯假單胞桿菌。菌體短桿狀,單生或雙生,極生鞭毛1~3根,無莢膜,不產芽孢,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在培養基菌落圓形或不整形,污白色,稍隆起,平滑,具光澤。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隨病殘體遺留在田間土壤中越冬。病菌脫離寄主可在土中營腐生生活14個月至6年之久,成為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田間主要經雨水和灌溉水傳播,也可經糞肥帶菌。病菌從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寄主維管束組織中擴展,堵塞導管并使細胞中毒致葉片萎蔫。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30~37℃的高溫下,適合病菌發育,土壤含水量高時,菜株發育不良,利于病害發生。久雨或大雨后轉晴時發病重。偏酸性土壤病害較重。根部傷口多、害蟲多等,易于誘發病害。品種間抗性有差異。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重病地和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3)高壟栽培,避免大水漫灌、(4)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基肥。(5)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隨即用1∶50福爾馬林液或20%石灰水或生石灰對病穴消毒。(6)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液灌治。可選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農抗“401”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或77%可殺得微粒粉劑500倍液,或10%高效殺菌寶水劑300~4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