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精品-av日韩高清-av秋霞-av片在线免费看-欧美视频一区二区-欧美视频一区

84農業網

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魚|養雞|養蛇|養鵝|養鴨|養龜|養蝦|養蟹|養鹿|養蠶|黃粉蟲

行業: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驢|養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蔬菜種植 > 冬瓜種植技術

冬瓜優質豐產栽培技術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冬瓜概述

冬瓜原產我國南部和印度一帶。是葫蘆科(Cucurbitaceae)冬瓜屬中的栽培種,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學名BenincasahispidaCogn,古名白瓜、水芝、枕瓜。果實供食用,東南亞一些地方還食用嫩莖葉。種子和外果皮可入藥。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冬瓜子對腸癰、肺癰、小便淋痛有療效;外果皮治療水腫癥。每100克鮮瓜含水分95-97克,碳水化合物1.4-2.4克,維生素C8-18毫克,蛋白質0.4克、鈣19毫克、磷12毫克以及其他營養元素等。冬瓜適應性強,栽培容易,耐貯運,供應期長,是我國華南、西南和長江流域各省栽培較廣的蔬菜。冬瓜產量高,某些品種產量最高可達10000公斤,經濟效益好。

1、植物學性狀

冬瓜根系強大,深1米以上,分布直徑2米以上,吸收能力很強。分枝力強,莖蔓性、五棱,中空,綠色,被茸毛。葉腋抽出側蔓,葉掌狀,5-7個淺裂,具茸毛,葉寬30-35厘米,長期24-30厘米,葉脈網狀,具葉柄,被茸毛,主莖6-7節后,每節抽生卷須,分歧。雌雄異花同株,單生,個別品種有兩性花。嫩果被茸毛,成熟時逐漸減少。雌雄花均在早晨開始開花,下午凋謝。瓠果,果皮綠色,有的表面褐白色蠟粉。果肉白色,厚約4-6厘米,小果型品種一般果重2-5公斤,大果型品種一般果重10-20公斤或更大,果實雖大而果肉較薄,微帶酸味。種子近橢圓形,種臍一端稍尖、扁,淡黃白色,種皮光滑或突起邊緣,千粒重50-100克,有邊緣的種子稍輕,一般有棱種子粒大,無棱種子粒小,果肉較厚,微帶甜味。

2、生物學特性

冬瓜性喜溫暖,耐熱耐濕,對干旱有一定忍耐力,氣溫至35℃以上仍能生長良好,生育適溫為18-32℃。對低溫極敏感,5℃以下會凍死。屬短日照植物,但多數品種對日照反應不敏感。冬瓜根系發達,莖葉繁茂,蒸發量大,需水量多,特別在著果后,要求水肥充足。對土壤適應性廣,砂壤土到粘土均可栽培。最宜排水好、土層厚的砂壤上,在這樣的土壤里,根系發育良好,結果早,但生長期短。在粘性土上種植,瓜肉厚,味濃,產量較高。

冬瓜全生育期為140―200天,開花結果期一般需要50―70天。冬瓜是喜溫耐熱的蔬菜,生長適溫為20―30℃,抽蔓期和開花結果期生長適溫均為25℃。冬瓜需水多,不耐旱,生育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冬瓜全生育期需氮最多,鉀次之,磷稍少,每生產5000公斤冬瓜需氮30―36公斤、鉀24―30公斤、磷24―26公斤。

3、類型與品種

冬瓜按果實大小可分為小型果和大型果兩類;按果型分為圓冬瓜、扁冬瓜和枕頭瓜三類;按果皮蠟粉的有無而分為粉皮種和青皮種等;還可按成熟的遲早有早熟種和晚熟種。

(1)小果型冬瓜:早熟或較早熟。雌花出現早,初花的節位低,以后連續發生雌花,第一雌花發生節位一般在第10節左右,個別品種在第3―5節發生雌花。瓜形小,扁圓、近圓或長圓形。果實被蠟粉或無蠟粉。每株數果,嫩果供食,單果重2―5公斤,大者約5公斤。適于早熟栽培,采食嫩瓜。播種至初收約110-130天。主要品種有四川成都五葉子,杭州圓冬瓜(燈籠冬瓜),紹興小冬瓜,安徽早冬瓜,蘇州雪里青,南京一窩蜂,南京提早冬瓜,臺灣的圓冬瓜,上海小青冬瓜等。

(2)大果型冬瓜:中熟或晚熟,雌花出現晚,著生稀。主蔓一般在15節發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6節發生一個或兩個雌花。果型大,一般單果重10-20公斤,大者25-30公斤以上。高產,肉質厚,果呈長圓筒形,短圓筒形或扁圓形,被白蠟粉或無白粉,自播種至初收約140-150天,以采收成熟果實為主,耐貯運。短圓柱形或長圓柱形,果皮青綠色或被白色蠟粉,多數每株選留一個果。品種有廣東青皮冬瓜,湖南粉皮冬瓜,臺灣青殼大冬瓜、白殼大冬瓜,四川大冬瓜,上海大青冬瓜、上海白皮冬瓜,成都爬地冬瓜、粉皮冬瓜等。

4、生長發育與果實形成

冬瓜生育過程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開花結果期。幼苗期莖生長緩慢,只占總生長量的2-3%,抽蔓期開始加速生長,占總生長量的25%左右,開花結果期生長迅速,生長量占75%。葉片生長與莖蔓生長動態基本相同。冬瓜整個生育過程約需100-150天,而開花結果期50-60天。

在不同的生育時期,生長中心也有變化。從植株干物質的積累和分配來看,幼苗期以前,葉的干物質量占植株干物質量的90%左右,莖約占10%,以葉生長為主;抽蔓期至結果初期,葉的干物質量約占植株干物質量的2-3左右,莖只占1-3,花果則很少,以莖葉生長為主,并開始向開花結果過渡;在結果中期和后期,莖葉干物質量占植株干物質量的比例逐步降低,而果實干物質量則不斷增加,從占植株干重的62%增至81%,以果實生長為主。

不同品種,雌花著生習性有很大差異。早熟種開花節位較低,一般在10節左右發生第一個雌花,極早熟的小果型品種,不但著生第一雌花的節位低,且連續出現雌花,以后連續5-6節只出現雄花,到20節后才著生第2個雌花,主蔓和側蔓著生雌雄花的習性相似,只是側蔓多在第1、2節著生雌花。

果實發育因冬瓜品種不同而異。大果型冬瓜品種自開花至果實成熟采收,一般需40-45天或更長時間,隨著果實發育,果實的長度,橫莖、果肉厚度以及果實的重量和干物質含量等都不斷增加,種子也逐漸成熟。果實發育時間較長,生長量大,增長速度快,適于發揮單果重量。小果型冬瓜品種的果實從開花至商品成熟需21-28天,至生理成熟約需35天左右。果實大小、體積和重量的增長以及果肉的增厚均以開花后三周內最顯著,而后變緩。當果肉充分發育,種子才迅速充實。果實生理成熟時,果肉組織變松軟,果實發育期較短,生長量較少,有利于植株多次座果,多次采收,適于發揮結果數量多的優勢。

5、果實對外界環境條件要求

果實的發育除需良好的生長外,與氣候條件也有密切關系,如生長、開花座果和果實發育的溫度范圍在20―30℃,適溫為25―30℃,15℃以下生長緩慢,授粉不良,座果困難,座果后果實發育也受抑制。春茬冬瓜播種越早,生長期越長,其主要原因是幼苗期以前溫度低(15℃以下)使之前長緩慢。秋茬冬瓜如播種過遲,10月以后座果,氣溫逐漸降低,遇到20℃以下溫度時果實的發育受影響。冬瓜耐熱,而且喜光,光照充足,照度較強,生長良好,產量高。粉皮冬瓜比青皮冬瓜更能忍受強光照,但光照強時青皮冬瓜果實容易發生日燒病。

二、生產環境選擇

蔬菜產地應選擇具有一定面積和生產能力的栽培蔬菜的土地。其環境條件指影響蔬菜生長和質量的空氣、灌溉水、土壤等自然條件。無公害蔬菜產地應選擇在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必須符合DB33/291.1中有關產地選擇技術準則?諝赓|量應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指標的規定;灌溉水質量應符合灌溉水質量指標的規定;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指標的規定。

三、精選良種

種植者可根據當地栽培習慣和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品種。如黑冠冬瓜、上海大青冬瓜、上海白皮冬瓜等、廣東黑皮冬瓜、長沙粉皮冬瓜、粉皮扁擔冬瓜、上海小青冬瓜等等。麗水地區農戶種植目前以自留自用大果型粉皮種為主。

四、播種期確定

冬瓜播種期,依據早熟、中熟和晚熟栽培目的,本地早春氣候條件及冬瓜種子發芽所需的溫度三個條件綜合決定。一般早熟冬瓜多利用加熱溫室播種,其播種期依加熱設備的種類適當提前。早熟栽培冬瓜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初播種;露地栽培的一般在2月下旬播種。中熟冬瓜播種期一般安排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晚熟冬瓜的播種期由栽培品種特性及期望上市日期和最終結束15℃(冬瓜發芽的起始溫度)通過日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在有效活躍生長期中(即春季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到冬季穩定終止15℃的間隔時間),上市日期減去種植品種的全生育期,即為播種期參考標準。例如:用作秋淡栽培(9月下旬上市),從播種到采收全生育期為130―145天,從9月底往前推130―145天,即為“黑冠”冬瓜品種適宜播種期。

播種方法有兩種:一是將種子播于預先準備好的苗床內,待子葉張開后搭苗與營養缽中;二是直接將種子播種在營養缽中,每缽播1―2粒。但無論何種播種方法,都必須采用電加溫線育苗,以確保全苗。每畝播種量為100―200克。

五、種子及苗床準備

精選種子,去掉空殼、蟲傷、癟子。選留短形飽滿、成熟度高、有光澤的種子浸種,最好在處理前曬一天種子。由于冬瓜種子質硬殼厚,吸水困難,出苗難而不整齊,一般常用55℃溫水,恒溫15分鐘后,浸種20―24小時,使之達到吸水飽和狀態(約為干種子的2.1―2.4倍)。為清除種子表面吸附的病源物,常用0.1%升汞溶液浸種10―15分鐘,或福爾馬林(甲醛)100倍液浸種30分鐘,或用50%福美雙250倍液浸種。浸種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涼干、待播。選背北、向陽、避風、肥沃、干燥、管理方便的菜地,作育苗床。最好年前深挖、烤土、冬凍、春曬、加肥、鋤細、整平、復膜備用。并及早備好播種用蓋子灰,用人畜糞、草木灰和堆制的土干雜肥充分拌和堆制,然后曬干錘碎、過篩、堆積于干燥處備用。

六、播種

播種時將苗床整平,土團鋤細。然后將預處理好的冬瓜種子均勻撒播于苗(溫)床上,再覆蓋0.4―0.8厘米厚的蓋子灰。蓋子灰必須撒均勻,過深,易因氧氣不足形成高腳苗,長成豆芽菜;過淺,容易讓太陽將種子曬干、過白,水分不足發芽困難,還易發生子葉夾戴種殼的戴帽現象,影響幼苗素質。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的,配置營養土時應進行消毒,每1000公斤的營養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30克溶于水中進行噴灑,噴后拌勻營養土,再用薄膜覆蓋2―3天后即可使用。

七、播后管理

播種后澆水,以表面浸透為原則。如發現部分種子流露地表,需補蓋子灰。最后用地膜覆蓋畦面,再加小棚農膜保溫,四周用泥封牢。當瓜苗開始頂土時,撤去地膜。當氣溫升高,膜內達到30―35℃時,就需揭農膜煉苗。陰雨天及晚上氣溫低時還需農膜保溫。當秧苗子葉互相擁擠,而生產大田因氣候、前作及其他原因不能直接移栽時,還必須根據移栽期延后的長短,進行適當密度的移苗假植。一般假植15―20天時,行株距以10厘米×5厘米為佳;20天以上時,行株距以10厘米×20厘米為佳。

八、整地

冬瓜宜選3年以上未種過瓜類的沙質土(或粘土)田塊種植。要求選擇地勢高燥、較為平整、土層深厚、肥沃、向陽、排溉方便,地下水位低的土地,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實行水旱輪作。冬瓜屬深根作物,主根可伸入土中1.6―1.8米,主要根系分布在土表層10―25厘米,側根橫向活動可達1.7―2.0米。因此,適當深耕,除能增加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外,還能改善冬瓜根系活動環境,增強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理化性狀。一般有經驗的菜農在年前深耕后,冬凍、烤曬過白,并按栽培行距預先開好畦溝,一條龍架式,2.0―2.2米作畦,含溝寬0.3―0.4米,畦面以南北走向為佳。地塊太大時,還需開腰溝,腰溝連圍溝,溝溝有坡度,無積水,達到雨停溝干。

九、施足基肥

整地前施足基肥,或滿畦澆潑,或開溝深埋、拌勻。畝產10―15噸冬瓜,施肥標準為:餅肥80―100公斤、人畜糞3000―5000公斤,復合肥50―60公斤,或等量的磷肥和鉀肥。早、中熟栽培基肥約占總施肥量的60%,晚熟栽培約占40%。據試驗,畝產20噸冬瓜,約需純氮100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鉀70公斤。于定植前一周內開溝施入,并與土拌勻,覆上無肥土6―10厘米。

十、移栽

栽培方式與合理密植。冬瓜單位面積產量依栽植株數、單株結果數和單果重而定,合理密植是利用不同品種,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季節來調節三者的關系,以達到高產穩產。如搭架較爬地不搭架的要密植;秋栽植株生長期短較春栽要密;小型冬瓜結果多,瓜形小,單位面積產量要靠株數與單株結果數,應搭架密植,以便提高產量。大型冬瓜果大而結果數少,應以發揮個體產量,在保證單果有一定重量的基礎上適當密植,以求高產。

當苗有4―5片真葉,在3月中、下旬時,可在大棚內定植。穴距30―40厘米,每棚栽150―200株,地膜覆蓋,并套好小環棚。大棚每畝栽培密度為450―600株。小環棚定植時間在4月上旬,每畝約栽200穴,每穴2株。露地栽培的定植時間為4月中下旬,每畝栽80―100穴,每穴2株。早、中熟冬瓜,宜選晴天,定植“小壯苗”,苗齡最好不超過7片葉。取苗時,注意苗床澆透底水,以免傷根過多。晚熟冬瓜,一般于“破心”時,帶土移植大田。每畦栽2行,呈“品”字型交錯排列,株距0.8―0.9米,每穴定植1株。當日澆壓根水,次日澆復水。如遇氣溫較高除選陰天或傍晚定植外,還可用稻草遮陽防曬,以利活根全苗。

目前各地栽培方式一般有下列幾種:

(l)爬地冬瓜。一般畦寬2―2.3米,每兩畦為一組。在各畦的對邊作一小壟,各栽一行,株距66厘米,兩行瓜蔓對爬向兩畦中間蔓延,每畝約400株。冬瓜前期生長緩慢,可間作于麥地或甘藍地或與早熟毛豆及矮生短期菜等間套種,有利于改變小氣候,防風保暖并提高土地利用率,收獲后空畦即可供瓜蔓蔓延。其優點是可省工,但產量較低。

(2)搭棚冬瓜。早熟小冬瓜為提早結果,采用單蔓整枝,增加密植度,上棚后莖蔓任其延棚生長,通風和透光較爬地瓜好,座果率高,但基本上仍利用平面面積,不利于密植,搭棚高宜2米許。

(3)小架密植冬瓜。小架冬瓜以單蔓整枝,密植度高,畦寬2米,種植兩行,株距66厘米,每株留1―2果,其搭架方式很多,如杭州和湖南長沙的“一條龍”,每株立一樁,在1.4米高處用橫竹連貫固定。上海郊區為“人字架”,而廣東有“三星鼓架龍根”或“四星鼓架龍根”。即每株插三、四根竹竿,上部扎在一起,并用橫竹連貫固定。

(4)番茄套種冬瓜。杭州、上海等地的一種高產栽培方式,已在各地推廣應用。套種時:①選用早熟番茄和晚熟冬瓜搭配(如青皮冬瓜);②適時套種,合理密植:主作番茄畦寬連溝1.45米種植兩行,株距28厘米,每畝3000株,3月下旬定植,5-7月采收,畝產4000-5000公斤,副作冬瓜4月中旬定植于畦邊,每畦種植一行,穴距1.5米,每穴兩株,瓜蔓上架后向兩邊延伸,每畝400-500株,7月結瓜,8月初采收。畝產3000―4000公斤。這樣大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為解決夏淡冬瓜生產提供新途徑。

十一、搭架整蔓

冬瓜節上易生不定根,爬地冬瓜當蔓長至33―66厘米時,及時采收一套種蔬菜,深中耕一次,結合理基,使枝蔓均勻分布畦面,并以上決壓在蔓節上,以后行壓蔓2-3次,每隔3―4節壓一土塊,促使蔓節生不定根,以增加吸收肥水能力,并可防蔓被風吹動,引起落花隱果。壓蔓就是將泥塊壓在瓜蔓上,使蔓在田間均勻分布,并不為風吹動。壓蔓的土塊不能壓在雌花節上和頂端,必須離開頂端5―6節。壓蔓的土塊不要在瓜畦上取,否則會使畦面坑坑洼洼,容易積水而造成爛蔓、爛瓜。壓蔓每隔15天左右一次,直到瓜蔓鋪滿畦面。

大棚冬瓜由于密度較高,一般以主蔓結瓜為主。因此,要將主蔓結瓜的側蔓全部摘去,坐果1―2只后可留側蔓1―2枝。

搭架冬瓜一般采用單蔓整枝僅留主蔓,及時去除側蔓,當蔓長70厘米以上時,每株插一竹竿,先將瓜蔓伏地繞竿一圈,用土塊在蔓節上壓住,促使生長不定根,增加吸肥水能力,后將蔓的上部引上架縛住,隔30厘米綁蔓一次。小型冬瓜,早熟,結果早而多,每株留瓜2-4個;大型晚熟種,每株留瓜1-2個,結大瓜。如廣東青皮,主蔓23節以內的第一雌花座果率低,發育不良,不易長大瓜,一般宜留主蔓第二或四瓜(約在23-25節),則瓜最大,產量最高。留2個瓜者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當第一批瓜基本采摘完,第二瓜著果后,于其上部留8-10片葉摘心,減少養分消耗,促使葉肥、瓜大、高產。

摘心與打杈。坐果前摘除全部側蔓,坐果后留2―3條側蔓,讓其生長到2片真葉時打頂,留第一、二個雌花坐果可提前上市。若欲留大瓜上市,應選擇第30節左右坐果。瓜坐定后,留15―20片健全葉后打頂。

十二、授粉保果

早春低溫,梅雨期雨水過多或土壤瘠薄養分不足,以及授粉不良,都會引起落花落果。此外,大棚冬瓜雌花開放早,昆蟲活動較少,雌花不能正常授粉,往往引起化瓜,所以需要人工授粉,提高結瓜率。授粉應在上午9時前結束。采摘剛開放雄花的花藥與雌花柱頭接觸一下,花粉涂滿雌花柱頭即可。常用的保果措施有:

(l)人工授粉。當主蔓有10―12節時,選第二或第三雌花作為第一瓜,在瓜后10葉節以上選留第二瓜,并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在晴天8―10時、陰雨天10―11時雌花開放時進行。開花當天上午八九時用雄花上的花粉放在住頭上,每朵雄花可供3一4朵雌花授粉用,這樣在多雨期可提高著果率。及時摘除僵瓜和畸形瓜。

(2)用生長素2.4-D(20-30ppm)涂抹瓜柄,或用乙烯利300ppm在苗期(4片葉)進行噴霧。

大棚冬瓜定植后應悶棚增溫4―5天,促使秧苗發根加速成活,當秧苗正常生長是開始通風鍛煉,通風量要由小到大。白天棚溫應保持20―25℃,晚上不低于15℃。大棚內的小環棚要日揭夜蓋,盡量使秧苗多見光,促使其健壯生長。5月中、下旬可拆去小環棚,其他管理與露地栽培基本相同。7―8月時,為了防止冬瓜被強烈的陽光灼傷,要在冬瓜上覆蓋一些稻草或麥稈。

爬地瓜當座果后生長重1.5-2公斤時,用麥稈、稻草圈墊瓜,以防爛瓜及地下害蟲危害。7―8月間用草蓋瓜,防止烈日曝曬,發生日燒病成腐爛以及果肉變酸。搭架冬瓜,當果長至4-5公斤時,用草繩套住整個果實或用麻皮套果柄,然后吊在瓜架上,固定果實位置,以免斷蔓落瓜。

十三、中耕追肥

早熟冬瓜定植大田后,常遇低溫多雨寒潮氣候,田間主要以清溝排水為主,結合除草,畦面進行淺中耕。定植成活后,經7一10天進行中耕松土,并于澆肥前或雨后及時中耕,防止土壤板結。當氣溫逐漸升高,瓜蔓生長加快,主蔓達0.5―1米時,要全面進行一次大中耕。菜農習慣用四齒耙,除植株周邊0.3平方米外,滿畦深挖,土坨不堆集,也不打碎、整平,直接攤開成塊裂狀。然后,用人畜糞重施追肥一次。這樣既增大了地面受熱層次,又改善了土壤通氣條件,增加水肥保持能力,使冬瓜根系垂直深扎和水平大面積擴展,為日后莖葉生長、開花結果打下牢固基礎。

吊瓜后,根毛密布瓜土各個角落,有時溝的兩邊還有不少白色根毛浮出土面,因而不宜進行中耕,以免造成許多人工傷口,致使病害流行。必要時人工拔除雜草。此時,正值盛夏高溫季節,陽光充足,莖蔓―生長很快,枝葉繁茂,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其生長發育開始由營養生長(莖葉生長)轉向生殖生長(開花坐果)階段。其追肥要以穩施巧施為原則。前期生長正常,莖葉壯實的,可暫停追肥。當發現葉片瘦小、黃化、花斑、莖蔓纖細、節間細長等缺肥現象時,應適當補施速效肥料,促進生長。如果葉片肥厚、葉面寬大、濃綠色、主蔓粗壯、分枝多而長、生長過旺,表現出氮肥過高的瘋長現象,不僅要停止施肥,還要適當中耕,以切斷部分根系,促其盡快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減少空藤,提高坐果率。菜農多年經驗總結:冬瓜苗期施肥要“穩”,開花坐果期施肥要“巧”,壯果增膘期施肥要“重”,是完全正確的,值得各地推廣。

冬瓜需肥水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按生長發育期宜追肥6-7次。一般開花前少施,占總量30-40%,結果前期和中期占總量70-60%。其具體時間,苗期追1-2次提苗肥,適當蹲苗,促使根系發達,蔓長33-50厘米時追施一次稀人糞尿500-1000公斤,花前少施肥,以防徒長引起落花落果。當第一瓜著生后重約0.5公斤時,施重肥一次,每畝人糞1500-2000公斤,瓜生長1.5―2公斤后施人糞尿每畝約250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自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早期第一批瓜采收后,正值盛夏高溫干旱,光照強,為第二批瓜或秋瓜生長重要期。此時,瓜生長快,瓜形大,肉厚,產量高,供應淡季,當于7月中下旬著生第二瓜后施一次重肥,畝施人糞2000-2500公斤,或化肥15―20公斤,至8月下旬秋瓜基本著生完畢再補施一次催瓜肥,每畝化肥10-15公斤或人糞1000―1500公斤,促使長大瓜。

當幼果坐穩后,達到1―1.5公斤時,施肥以“促”為主,一般每4―7天追肥一次,多用2―4成濃度的人畜糞,畝追2000―2500公斤,促果實膨大。追2―3次后,冬瓜進入果實著膘長肉的旺長時期,常以淡糞水勤施澆透。一般澆3成濃度的人畜糞,每畝3000―4000公斤,或追施多元復合肥7―12公斤,共4―6次,直至采收前7―10天停止。這樣可基本杜絕因肥料不當造成的“電話筒”等畸型果出現。更不會因施肥過濃,導致冬瓜果肉開裂、流膠的現象發生。

夏末秋初,如連續一周以上高溫干旱,或正午時,冬瓜藤葉出現缺水萎蔫卷筒,直到下午3―4時仍不能恢復正常,表示冬瓜已經受到旱災威脅,必須進行灌水抗旱。最好選晴天早晨或傍晚,在水涼、氣涼、土涼時進行。宜大水快流,溝灌抗旱;淹水深度以水不漫畦為度,速灌速排。以后保持土壤半濕半干狀態。灌水后,必須進行追肥。要做到抗一次旱,灌一次水,施一次肥。堅決杜絕“只灌水,不追肥”,或“灌兩次水,追一次肥”的做法。否則,易造成灌水后土壤龜裂,拉斷冬瓜部分根系,致使葉片褪黃、早衰。不僅生長受阻,光合作用降低,還影響果實膨大增重,造成減產。

十四、防治病蟲

冬瓜病害主要是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和綿腐病,應及早選用綠亨2號、綠亨殺菌王、甲基托布津、三唑銅、枯萎靈等藥劑防治。害蟲主要有蚜蟲、瓜薊馬、瓜實蠅等,

1、病害防治

猝倒病可用70%敵克松3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早基托布津800倍液噴藥防治。

疫病的發病條件是高溫高濕、地勢低、土壤粘重、澆水過多,防治措施應選用抗病品種,輪作換茬;苗床藥土消毒,每平方米用25%甲霜靈粉劑8克;可用安克、克露、瑞毒霉、77%可殺得粉劑等藥劑,噴灑和灌根,也可用58%瑞毒霉錳鋅300-500倍液、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藥防治。

白粉病可用20%粉銹寧2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噴藥防治。炭疽病用70%早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500倍液噴藥防治。

枯萎病應運實行輪作,種子用60%防霉寶微粉500倍液浸種,或用50%福美雙拌種;發病前期用雙效靈水劑、綠亨一號灌根。

日灼病用瓜葉或其他材料覆蓋果實,減少陽光直射。

2、蟲害防治

薊馬可每畝用高效大功臣10~20克(1500倍液)、海正滅蟲靈1000倍液、好年冬600~800倍液、菜喜1000倍液、殺滅威1000倍液,18%殺蟲雙水劑250-400倍液或撲薊靈1000倍液噴藥防治。

黃守瓜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90%巴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藥防治。

瓜絹螟可用40.7%樂斯本1000倍液、50%殺螟松1000倍液或蘇云金桿菌制劑等噴藥防治。

瓜實蠅用40.7%樂斯本10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噴藥防治。

螨類用三氯殺螨醇1500倍液或73%克螨敵2000倍液噴藥防治。

白粉虱普遍在秋季發生,它是抑制冬瓜皮色由青綠轉黑色的主要因素之一。藥物防治用10%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對粉虱有特效;25%甲基克殺螨1000倍液,對成蟲、卵、若蟲均有效。物理防治可設置黃板誘殺,用1×0.2米長條涂成橙皮黃色,再涂粘油(10號機油+少許黃油),每畝放置15片誘殺。

十五、適時采摘

早熟種小冬瓜以嫩果達食用成熟期采收,定植后40-50天結瓜,6月(夏至)初瓜有0.5-1公斤時采收。這樣早采初瓜,可促使瓜蔓繼續迅速生長結瓜,一株可收4-5瓜,至8月上旬(立秋)即可收獲完畢。

露地栽培由于采用大型瓜品種,一般要等其成熟后采收,即瓜型已大,瓜毛稀疏時采收。晚熟種大冬瓜于瓜成熟后采收,定植后50―60天結瓜,7月下旬(大暑)收初瓜,8月上旬(立秋)收秋瓜,采收時用剪刀剪下,不可拉傷瓜蔓,瓜果輕拿輕放,不能碰傷。畝產早熟種2000-2500公斤,晚熟種4000-5000公斤。

為了均衡供應市場,還可通過貯藏來延長供應時間,但貯藏的冬瓜必須是充分成熟的,并且搬運時相互不能碰撞,也不能亂拋、倒放,否則不耐貯藏。

留種時早熟種選第一瓜,瓜形端正,兩頭一樣粗,外皮圓滑。晚熟種選果形大,端正肉厚,著生蔓中部,瓜蒂肥大,瓜梗陷入瓜帶中,底色暗綠,外皮上茸毛消失(有粉種表皮有一層厚白粉)。采收后放置一個月使其后熟,使種子充實,則后代生長好、結瓜多。種瓜可剖開。取籽沖洗干凈,即可曬干貯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温经典节目预告| 那根所有权| 《与凤行》演员表| 张子恩| 李雪琴个人资料及简历| 杨子姗演过的电影电视剧| 践行者| 玛吉吉伦哈尔| 好看电影视频| 李小璐视频| 孔令辉简历及个人资料| 生死搏斗| 澳亚卫视| 广西都市频道节目表| 四级词汇电子版| 玉匣记白话全书| 韩国伦理片在线播放| 男女拔萝卜免费视频| 电影宝贝| 狗年电影| 汤唯和梁朝伟拍戏原版| 视频爱爱| 出彩中国人第三季 综艺| 蔡贞安| 女同版痴汉电车| 中国黄色片子| 李乃文朱媛媛电视剧| 蛇谷奇兵 电影| 我的神我要赞美你| 欲海情缘| 艾米·怀恩豪斯| 皮囊之下| 二次元美女肚子慢慢变大衣服撑破| 《东北警察故事2》大结局| 电影疯狂之人| 男女打扑克视频网站| 康瑞德家的男孩| 乡村女教师乱淫交片| 我们爱你| 电影《kiskisan》在线观看| 北京卫视节目单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