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槐米為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的干燥花蕾,有涼血止血、清熱瀉火之功能。其干燥成熟果實稱槐角,有潤腸通便、止血涼血的功能。
主產于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及江蘇等省,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羽狀復葉互生,小葉9一15枚,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背面灰白色,疏被短茸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幕鐘形,花冠乳白色。莢果肉質,成連珠狀,長2.5-6厘米,木裂,種子l-6枚,腎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二)生長習性槐多生于溫帶,喜干燥冷涼的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肥、耐寒、抗風、抗污染特性。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但以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為好。種子一般經催芽后播種,l周左右萌發,貯藏5個月后發芽率為40%。在北方,槐樹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開裂,4月下旬展葉,5月中旬為生長盛期,6-7月吐蕾,7-8月為花盛期,8-9月座果,9-io月為果熟期,10月落葉形成越冬芽,進入休眠期,果實經冬不落,成熟過程中,莢果成節狀脫落。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向陽、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深翻60厘米,整平耙細,作畦,畦寬70厘米,施足底肥,每畝用腐熟有機肥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圈肥3000-4000千克撒于畦面。
2.繁殖方法可采用播種繁殖,也可用根蘗進行分株繁殖。
(1)種子處理選成熟、飽滿的種子先用70一80℃溫水浸種24小時,撈出后摻2-3倍細沙,拌勻,堆放室內,催芽時注意經常翻倒調節上下溫度一致,以使發芽整齊,一般需7-10天,待種子裂口25%-30%時即可播種。
(2)育苗于春、秋季條播或穴播,條播法按播幅10-1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鎮壓,每畝種量10-15千克;穴播法按穴距10-15厘米播種,每畝用種量4-5千克。
(3)假植移栽在北方,秋末落葉后,土壤凍結前起苗,假植越冬,挖假植溝,溝寬1一1.2米,深60-70厘米,翌春接株行距60厘米×40厘米栽植,栽后澆水。根蘗繁殖時,可挖取成齡樹的根蘗苗,按株行距1.8米×1.3米開穴,每穴1株,一般4-5年可成株。
3.田間管理
(l)苗田管理當幼苗出齊后,進行2-3次間苗,播種當年按10-15厘米定苗,5-6月份追施適量的硫酸鉸或稀釋的人糞尿,7?8月間注意除草、松土。每畝育苗圃場使用25%除草醚0.75千克,施用時除草劑中摻混適量的濕潤細土,然后撤到幼苗四周,應用化學除草劑,效果好,節省勞力。
(2)造林養護槐樹多作為“四旁”綠化樹種,華北各地用于行道樹、庭園樹和環境保護林帶進行栽植,樹冠郁閉期間,對枯枝干杈要及時修剪,保護撫育,美化樹形。
4.病蟲害防治
(1)潰瘍病幼苗期或移栽后,遇干旱時發生,為害枝干。防治方法:①加強管理,施足水肥,增強抗病能力;②用石灰∶硫磺∶食鹽∶水按5∶1.5∶2.36混勻,涂在樹干上;③對嚴重病苗,要及時截干,重新養干。
(2)槐尺蠖為害葉片,多發生在葉繁茂期。防治方法:用澳氰菊酯l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000-2000倍液進行噴灑。
(3)蚜蟲一般在春末夏初發生,為害嫩梢、嫩葉及花蕾,7-8月為盛期。防治方法:用2.5%澳氰菊酯乳劑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800倍液噴灑。
(四)采收與加工
夏季花蕾形成時采收,及時干燥,除去枝、梗和雜質,即得藥用的槐米。
加工干燥后的槐米呈卵形或橢圓形,長2-6毫米,直徑約2毫米。如遇陰雨天,可烘干或炕干,烘時溫度約40℃。
秋后果實成熟,采收后除去雜質,加工干燥,即為槐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