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害,田間主要靠灰飛虱帶毒傳播。該病毒除為害玉米外,還可侵染小麥、大麥、高梁等。輕病年份可減產5%~0%,重病年份可減產30%以上甚至絕產。因此應加強調查,及時防治。
一、癥狀:玉米出苗后染病,植株心葉出現扭曲生長,病苗濃綠,葉片短而厚,硬而脆,密集叢生,葉背面葉脈上產生長短不一的蠟白條突起,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粗糙感,植株生長遲緩,出現死苗、弱苗,一般需毀田重種;玉米3~5葉時染病,植株上部節間粗腫矮縮,節間短縮,葉片叢生青綠,多數難抽穗結實,造成嚴重減產;5~7葉后染病,病株矮化,葉色濃綠,雖能抽穗結實,但果穗小,籽粒瘦,經濟產量相對較低。
二、發病條件1.毒源廣泛:自然界廣泛存在著毒源寄主及傳播介體,多數禾本植物和雜草是玉米粗縮病的寄主植物,且在灰飛虱越冬代三、四齡若蟲體內越冬,毒源較廣泛。
2.玉米播期:玉米播種期不同,病害發生程度不同。春播及麥田套種發病重,麥收后滅茬直播發病較輕。
3.品種:不同品種之間感病程度不同。目前生產上高抗玉米粗縮病的優良品種較少。
4.田間雜草:田間路邊雜草是灰飛虱和病毒越冬越夏的寄主,也是發生流行的基本條件,但近年田間路旁、渠道等公共地帶雜草叢生嚴重,為玉米粗縮病及其介體提供了豐富的中間寄主和廣闊的越冬、越夏場所,造成靠近近田邊、溝渠旁及雜草多的地塊發病較重。
5.氣象條件:近幾年秋季溫度偏高,傳毒昆蟲為害時間長,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冬季氣溫偏高,傳毒介體灰飛虱越冬死亡率較低;夏季連陰多雨,有利于傳毒昆蟲越夏和田間毒源的積累。
6.耕作制度:玉米品種生育期偏長,播種過早,麥套玉米面積增加,小麥、玉米共生期較長,此種栽培方式使玉米幼苗期與帶毒灰飛虱一代成若蟲盛發期相遇,致使毒源大量傳播,造成玉米粗縮病嚴重發生。
三、防治方法1.適當調整玉米播期:玉米適當晚播,能有效地減輕該病的發生。重病田應于麥收后滅茬直播,躲過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一代灰飛虱成若蟲盛發傳毒期;輕病田就于麥收前5~7天套播,盡量縮短小麥和玉米的共生期。
2.選用中早熟耐病品種:經試驗調查,品種間的耐病性有差異。如農大108、魯單981、登海11號等品種較耐病,應大力推廣。
3.加強管理:及時鏟除田邊路邊溝渠旁雜草,及時中耕除草滅茬,增施有機肥,N、P、K配合施肥,遇旱及時澆水,促苗早發健壯,增強抗病蟲能力,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
4.推廣使用包衣種子:種子劑在種子周圍形成保護屏障,不但能防治地下害蟲,預防病害,而且能隨種子出土藥劑被玉米吸收,兼治灰飛虱、蚜蟲等地上蟲害,有效期一般35天左右。
5.消滅蟲源:在成蟲擴散高峰期和若蟲產卵孵化高峰期,即灰飛虱向玉米地遷移之前,用藥劑進行防治,可選用40%久效磷1500倍液,或20%灰掃利2000倍液,或20%滅多威1500倍液,或用80%敵敵畏500毫升拌細土25千克撒施,防治重點是地頭、田邊、溝渠、道路兩側雜草較多的地方;在套種玉米麥收以后有灰飛虱遷移危害時,應及時用上述藥劑或用10%吡蟲啉2000倍液對大田進行肪治,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6.藥劑防治:對于發病地塊,可選用1.5%植病靈800倍液,或20%病毒寧1000倍液,并分別加入0.2%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后噴施,可有效控制發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