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強筋小麥粉要求籽粒硬質,角質率>70%,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質含量(干基)≥14%,降落值(S)≥300,面粉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32%,沉降值40-45毫升,面團形成時間≥4.0分鐘,面團穩定時間≥7.0分鐘左右,評價值≥80,因而在栽培過程中應以提高籽粒蛋白質和面筋含量為目標。
1、產量指標。目前江蘇省推廣應用的強筋小麥的適宜生態區主要是淮北徐州市豐、沛銅三縣及連云港市贛榆、東海縣的部分地區,主推品種有皖麥38、濟南17、煙2801、煙農19、淮麥20等,畝產量400-500公斤,品質達到強筋小麥標準要求。
2、群體動態指標。⑴莖蘗動態。基本苗10-12萬/畝,有效分蘗可靠葉鈴期群體莖蘗數達預期穗數的1倍左右,有效分蘗終止葉齡期群體莖蘗數達預期穗數的1.3倍左右,高峰苗為預期穗數的2.0倍左右,莖蘗成穗率45-50%。⑵葉面積指數(LAI)。越冬始期0.6-0.8,越冬期1-1.2,返青期2.5-3.0,拔節期3.5-4.0,孕穗期出現最大值,達5.5-6.5,開花期5.5-6.0,花后LAI下降緩慢。⑶群體干物質生產量。越冬始期20-30公斤/畝,越冬期45公斤/畝左右,返青期120-150公斤/畝,拔節期300-350公斤/畝,開花期700-800公斤/畝,成熟期1100-1200公斤/畝,花后積累量為350-400公斤/畝。
3、品質調優栽培技術規范。播種適期在10月上中旬。基本苗10-12萬/畝左右。⑴施氮量及氮肥運籌。強筋小麥500公斤左右畝產量,每畝施純氮18-20公斤,高效施肥葉齡期追肥,適當增加中后期施肥比例,氮肥基追肥比控制在5:5,追肥中壯蘗肥(或作平衡肥于冬前施用)用量占一生總施氮量的10-15%,拔節肥(倒3葉期施用)施用量占一生總施氮量的10-15%,孕穗肥(倒1葉期施用)施用量占一生總施氮量的20-25%。在基礎肥力較高、總施氮量14-16公斤/畝條件下,氮肥基追肥比以3:7為宜。⑵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施用。比例大致為1:0.6至0.8:0.6至0.8,磷、鉀肥作基肥和追肥用量各占總施用量的50%,追肥施用時間在9葉期前后,最好用高效多元氮磷鉀復合肥作平衡接力肥或返青拔節肥施用。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