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等部門最近宣布,經過國內專家評估鑒定,“云雜6號”兩系雜交小麥在云南省保山、麗江等地示范種植取得重大突破,最高畝產可達550多公斤,適宜在海拔1200-2400米的田麥和煙地麥區種植。
“云雜6號”是云南第二代新不育系K1564S組配的新組合,2004年通過多點試驗,田麥和旱地6個試點平均產量為409.7公斤,比統一對照的“鳳麥24”平均增產70.17公斤,增長20.6%。2005年在保山、彌勒、祿勸、大理、宜良等地進行生產示范,均表現出較好豐產性和抗病性,雜種優勢顯著。
今年4月下旬,由南京農業大學劉大鈞院士等組成的鑒評組在保山考察了1000畝“云雜6號”示范現場。專家評定:“云雜6號”主要有弱春性、分蘗力強、成穗率高、豐產性好、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耐寒性好等特征,全生育期平均150-179天,產量水平一般在400-550公斤。“云雜6號”有望明年在該省進行大面積種植和推廣。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