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土地的選擇
紫甘薯多數屬中晚熟品種,薯塊快速膨大和產量形成較晚。栽種的地塊不但要求土壤肥力較高,土壤質地應是輕壤或沙壤,土地的平整度及排灌條件要好。紫甘薯的適應性較好,但在有線蟲和黑斑病發生史的重茬地,可能會發生病害,造成減產,要注意土壤的消毒和殺蟲處理。
二、品種的選擇
目前國內紫色甘薯品種較多,應根據當地土壤條件和種植目的選用或引進品種。用于保健、鮮食的可以選用京薯6號、濟18號、徐22―5等;用于干粉加工的可以選用出干率高的徐紫1號、怪紫、山川紫等;土壤肥力高的可選用增產潛力大的京薯6號、濟18號、徐紫1號;肥力低的土壤上選用適應性強的山川紫、怪紫等。
三、栽培技術
紫甘薯在京郊以起壟蓋膜、平作種植為好。春薯壟距75―80cm,夏薯70―75cm,壟頂寬15―20cm,壟高25cm,用800×0.008mm黑色或透明聚乙烯膜全壟覆蓋。起壟前每畝施底肥(N:P:K=8:7:10)復合肥50公斤、0.2%辛硫磷藥液拌均的毒谷5公斤撒施,隨翻松土壤施入地下。用有機肥作底肥,一定要經過充分腐熟,根據條件每畝2―3方。購入或自育的甘薯秧苗栽前適當的分級,表現一致的集中種植,以保證田間生長整齊均衡。紫甘薯秧苗比較健壯,栽前還要剪掉已經發生不定根的部分,既可以促使其快速在下部節間集中發生不定根,使結薯整齊集中,又可以降低苗的高度,使盡早緩苗。秧苗栽種在壟頂中央部位,用大拇指與食指夾住苗中部,中指向下劃破塑料薄膜,同時向下開成直徑5―6厘米、深4―5厘米的凹坑,薯秧根部用土壓在坑底固定,地上露出3―5片葉。株距大小由壟距決定,每畝栽苗的總數春薯3200―3400株,夏薯3500―3700株。每苗坑澆兩次水,總量500―600毫升,然后將凹坑覆平,并把薄膜的裂口封好壓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