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甘薯莖尖菜用指莖尖生長點下10~15厘米的莖葉幼嫩部分,可炒食、做湯或燙漂后涼拌。莖尖及嫩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粗纖維、蛋白質、糖分及一些生理堿性物質,有助于減輕營養不良或食物酸堿失衡引起的疾病。20世紀90年代日本人把甘薯莖尖譽為“保健食品”或“長壽食品”,而香灌人則尊稱“蔬菜皇后”。甘薯分枝多,抗逆性強,莖葉生長和恢復生長快,可多次采收,是我國各薯區夏季高溫蔬菜淡季較好的綠葉蔬菜來源。甘薯屬旋花科,莖葉很少或不受十字花科害蟲危害,因而不用或少用農藥,是較理想的無公害潔凈蔬菜。以往甘薯主栽品種的莖尖食味苦澀,作蔬菜適口性差而難以應用。為進一步開發利用甘薯品種資源,開拓新的綠色食品源,從大量品種資源中篩選出了莖尖翠綠、食味清甜、無苦澀味、口感清爽的莆薯53莖尖菜用品種。
資源篩選 1996年對資源圃保存的1240個品種,逐一調查莖尖柔嫩和粗纖維含量少兩個指標,初選出113個個品種。1997年從熟化后選出39個顏色綠或翠綠、口感清爽、無苦澀異味、粗纖維少的品種,結合莖尖產量再評選出12個品種。1998年測定莖尖7種主要營養成分進行綜合評價,推薦出5個品種作為莖尖菜用品種開發。經2年全國各點推廣應用情況,廣大薯農一致反應莆薯53的株型、葉形、顏色、長勢極象空心菜,莖尖熟化后色、香、味具佳。它是福建省莆田市農科所于1977年從莆薯3號放任授粉的雜交后代中選育而成,種植于福建省福清、連江、莆田等沿海地區海灘地。
特征特性 頂葉、葉及葉脈搏均為綠色。葉形深裂復缺刻。莖綠色,莖端茸毛少,短蔓半直立型,基部分枝多,莖尖柔嫩。薯皮粉紅色,肉淡黃色。薯塊下紡綞形。萌芽性好,出苗早而多。生長勢強,后期不早衰。單株結薯3~3個,上薯率高。薯塊烘干率21.6%。具有耐旱、耐鹽堿、耐短時間水漬,適應性廣等優點。莖尖每100克鮮重含維生素C31.28mg;以干樣計含粗蛋白19.5%,磷0.46%,鈣0.45%,鐵31.75mg/100g。
莖尖產量 蔬菜專用薯大棚平畦種植,于3月中旬栽插,種后25天開始采摘,其后每隔7~10天采摘一次,共計100天畝大棚可采收3000千克。薯菜兼用的大田起壟種植,于5月底栽插,種后35天開始采摘,其后50、80、100、120天各采摘一次,可采收莖尖1000千克,收鮮薯1500千克。
栽培要點 密度,早春或延秋大棚平畦種植,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畝20000株,大田壟作畝4500~5000株。整地時多施土雜肥,薯苗栽插成活后及每次采摘后澆稀人糞尿素也可適當施些尿素,須保持濕潤。薯苗成活后打頂促分枝,用于直接采摘。采莖長10~15厘米,每條分枝采摘時應留1~2個葉節,以供下次再采。大棚平畦種植凡達到適宜長度的莖尖均可采收。薯菜兼用的應留有主蔓,且要酌情掌握采摘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