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甘薯對貯藏的環境要求有較高的濕度、嚴格的溫度。整個貯藏期間窖溫應控制在10~15℃,最適合的溫度在12~13℃;高于15℃易生芽,低于10℃易受冷害而引起腐爛。濕度過低,薯塊易干縮糠心;濕度過高則易導致病菌的繁殖蔓延而引起病變腐爛。甘薯貯藏的最適宜濕度為90%~95%。當窖內相對濕度低于80%時,甘薯因失水而萎蔫,食用品質下降;相對濕度大于95%時,甘薯呼吸雖然降低,但微生物活動旺盛而易發生病害。具體管理工作一般分3個時期:
1.前期管理。入窖初期以降溫散熱為主。剛收獲的鮮薯入窖20天內呼吸旺盛,外界氣溫又較高,放出大量的水分和熱量,窖內溫度高,濕度大。如果通風條件差,薯皮表層凝結一層水,俗稱“出汗”,故一般稱發汗期。如果溫度超過20℃,薯塊容易發芽,消耗養分,且能導致腐爛,發生軟腐病。因此,這一時期的管理應以通風、散濕、降溫為主,必要時利用排風扇進行排風降溫。應使窖溫不超過15℃,相對濕度不超過90%。具體做法是:打開門窗及通風孔降溫降濕,外界氣溫高時夜開晝閉,或用通風扇強制通風。隨著氣溫降低,門窗可以日開夜閉,使溫度保持在14~15℃。但是,如果白天氣溫高于18℃或晚間低于10℃,應注意蓋窖門。
2.中期管理。甘薯入窖后20天到翌年2月初為貯藏中期。此期處于嚴冬季節,窖外溫度降低,同時甘薯的呼吸強度減弱,產生的熱量少,易受冷害,要注意保溫,使窖內保持合適的溫度,管理要點是保溫防寒防濕。保持窖溫12~14℃為宜,不低于10℃。具體做法是:窖溫穩定在14℃時封閉門窗、氣孔。隨著氣溫下降到13℃時,薯堆加蓋2~3cm厚的草簾保溫、保濕。另外管理措施要主動,在當地氣溫顯著下降之前完成。若窖內濕度較小,可在通道上噴水、設置水盆,井窖中塑料薄膜設置水坑。
3.后期管理。立春以后,窖外氣溫逐漸回升并經常有寒流發生,氣候多變,而薯塊經長時間貯藏,呼吸強度更加微弱,對外界條件的抵抗力下降,極易發生腐爛病。此期的管理應以穩定窖溫、通風換氣為主。根據天氣變化,既要通風散熱,又要保持窖溫在11~13℃。如果窖內溫度偏高濕度過大,應撤去草簾,晴天中午打開門窗、氣眼通風散濕,傍晚要及時關閉,并根據天氣逐步加大通風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