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品種來源
“航芝1號”來源于農業部“九五作物航天技術育種”重點課題支持。1996年由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親本芝麻種子,搭載我國發射的第17顆返回式衛星,在太空停留15天后返回地面,自1997年開始進行連續多年地面選擇,經遺傳穩定性、產量、品質及抗性等比較試驗,比對照明顯優異,2001年至2002年升入國家芝麻區試和湖北省芝麻區試。該品種于2002年同時通過國家芝麻區試和湖北省芝麻區試及生產試驗,2003年通過湖北省審定。2003年由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授權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開發。
品種特性
“航芝1號”植株為單稈型,株高160厘米左右,栽培條件較好時可達200厘米以上,株型較緊湊,中、下部葉片為長橢圓形,上部葉片較窄長,葉色淡綠,生長點茁壯,生長勢強,整齊度高,莖稈粗壯,根系發達,花冠白色,茸毛量中等,每葉腋三花,蒴果四棱肥大,成熟時莖葉果為黃綠色,中下部葉片全部脫落,落黃性好,蒴果不炸裂,種皮顏色純白。一般始蒴高度45--50厘米,果軸長度100厘米以上,一般單株蒴果數100個左右,最多可達170多個,平均每蒴粒數65--70粒,千粒重2.8--3.2克,含油量57.67%,蛋白質19.2%,夏播全生育期長江流域90天左右。
產量表現
2001年至2002連續兩年參加全國芝麻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288.8公斤/公頃,居第一位,比豫芝4號(CK1)增產11.82%,比地方對照(CK2)增產10.30%,增產點次占96%;粗脂肪平均含量56.20%,最高59.74%,粗蛋白質平均含量20.23%;芝麻莖點枯病平均發病率14.16%,病情指數5.53,均居參試品種最低,比CK1分別低47.11%和60.39%。生產試驗4省8個試點平均產量1110.45公斤/公頃,比對照豫芝4號增產21.12%,全部試點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
適時播種:春播和麥套宜在5月上、中旬,夏播宜在5月25日至6月5日,最晚不遲于6月10日。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畝施N、P、K復合肥25公斤,高產栽培用量可施35公斤,初花期早追肥,結合下雨畝施尿素2.5--5公斤。
種植密度:高肥力水平地塊7500--8000株/畝,中等肥力水平地塊9000株/畝左右,肥力較差地塊10000--11000株/畝左右。(播種量:條播、點播0.5斤/畝,撒播0.7--0.8斤/畝)
早間苗,及時定苗:1--3對真葉期間苗2次,4--5對真葉期及時定苗。
適當晚收,合理晾曬:在果軸下部蒴果變黃并有少數裂開時收獲為宜,收后應小捆曬,以使種色亮白,出油率高。
“航芝1號”是目前我國惟一一個利用航空技術育成的新品種,其他單位或個人尚未應用此項技術進行芝麻育種,謹防假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