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5月15-18日我站對紀南、馬山、川店、八嶺、李埠、彌市鎮及太湖、菱湖管理區的小麥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進行了定案調查情況,共調查小麥田28塊,油菜田34塊。調查按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 2008年3月19日 印發的油菜菌核病測報技術,嚴重度分級為0級1級2級3級;小麥赤霉病嚴重度分級為0級1級2級3級4級.現就調查情況分析匯報如下:一、今年小麥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發生基本情況。28塊小麥赤霉病平均病穗率為21.8%,病指13.0。34塊油菜(主推品種)菌核病平均莖病株率為17.5%,病指13.1;(上報省市站小麥赤霉病平均病穗率為18.6%;油菜(主推品種)菌核病平均莖病株率為9.4%)。為歷史上發生最嚴重年份之一。兩病發生均比去年明顯重許多,去年小麥赤霉病平均病穗率為1.4%,病指0.5;去年油菜(主推品種)菌核病平均莖病株率為1.2%,病指0.7;(本次系統調查前上報省市站小麥赤霉病平均病穗率為1.6%;油菜―主推品種菌核病平均莖病株率為0.6%)。二、油菜菌核病不同品種發病差異大,主推品種發病明顯輕些。同一地方調查2塊德油2000平均莖病株率為55.0%,病指46.4;8塊主推品種(華油雜15號等)平均莖病株率為14.5%,病指12.3。三、油菜菌核病不同栽培方式發病有差異,直播比移栽發病輕些。同一地方調查直播油菜莖病株率為10.0%,病指7.3;移栽油菜莖病株率為24.0%,病指18.7。四、油菜菌核病不同生育期發病有差異,成熟遲的比早的田發病輕些。同一地方調查成熟遲油菜莖病株率為9.0%,病指6.0;早的油菜莖病株率為21.0%,病指16.3。五、小麥赤霉病,地勢低積水倒伏的田發病略重些。同一地方調查地勢低積水倒伏田小麥赤霉病病穗率為26.0%,病指14.0;地勢高無積水無倒伏的病穗率為16.0%,病指8.5。今年我區小麥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發生嚴重,主要原因就是我地小麥抽穗揚花期、油菜花期降雨特別頻繁,降雨量大,降雨時間持續長,極有利兩病害發生流行,再是發病后連陰雨天氣更加重病情蔓延及擴展。三是小麥近50%的面積倒伏、油菜26%的種植面積倒伏,盡管根外適時噴施了“0.2%磷酸二氫鉀+800倍15%三唑酮+1200倍70%的多菌靈”混合液,發病比不噴的輕很多,但發病仍然比正常年份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