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油菜田蚜蟲是油菜的主要害蟲,它的發生不但對油菜造成直接危害,而且還能傳播病毒,致使油菜發生病毒病。油菜田蚜蟲主要有三種,蘿卜蚜Lipaphiserysimipseudobrassicae(Davis)、桃蚜M(Sulzer)和甘藍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俗稱蜜蟲、膩蟲、油蟲等,三者均屬同翅目蚜科,其中蘿卜蚜又稱菜縊管蚜,異名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
油菜田蚜蟲廣布全國各地,主要為害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蘿卜蚜喜歡油菜葉上多毛的油菜品種。桃蚜除十字花科外還為害煙草、辣椒、馬鈴薯、茄子、瓜類、大豆、桃、李、杏、梅等170多種植物。甘藍蚜在油菜上較少,喜食光滑無毛的甘藍、花椰菜等。
為害特點以成、若蚜刺吸油萊葉片、莖稈及花軸汁液,喜歡密集在葉背面或心葉中,葉片受害出現褪色斑點,嚴重的發黃卷縮、變形或枯死。嫩莖、花梗受害呈畸形,角果發育不正常或枯死。此外還能傳播油菜病毒病。
形態特征
蘿卜蚜有翅胎生雌蚜頭、胸黑色,腹部綠色。第1-6腹節各有獨立緣斑,腹管前后斑愈合,第1節有背中窄橫帶,第5節有小型中斑,第6-8節各有橫帶,第6節橫帶不規則。觸角第3-5節依次有圓形次生感覺圈:21-29、7-14、0-4個。無翅胎生雌蚜體長2.3mm,寬1.3mm,綠色或黑綠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菱形網紋。腹管長筒形,頂端收縮,長度為尾片的1.7倍。尾片有長毛4-6根。
桃蚜無翅孤雌蚜體長2.6mm,寬1.1mm。體淡色,頭部深色,體表粗糙,但背中域光滑,第7、8腹節有網紋。額瘤顯著,中額瘤微隆。觸角長2.1mm,第3節長0.5mm,有毛16-22根。腹管長筒形,端部黑色,為尾片的2.3倍。尾片黑褐色,圓錐形,近端部1/3收縮,有曲毛6-7根。有翅孤雌蚜頭、胸黑色,腹部淡色。觸角第3節有小圓形次生感覺圈9-11個。腹部第4-6節背中融合為一塊大斑,第2-6節各有大型緣斑,第8節背中有一對小突起。
甘藍蚜有翅胎生雌蚜體長約2.2mm,頭、胸部黑色,復眼赤褐色。腹部黃綠色,有數條不很明顯的暗綠色橫帶,兩側各有5個黑點,全身覆有明顯的白色蠟粉。無額瘤;觸角第3節有37-49個不規則排列的感覺孔;腹管很短,遠比觸角第5節短,中部稍膨大。無翅胎生雌蚜體長2.5mm左右,全身暗綠色,被有較厚的白蠟粉,復眼黑色,觸角無感覺孔;無額瘤;腹管短于尾片;尾片近似等邊三角形,兩側各有2-3根長毛。
發生規律
蘿卜蚜我國北方地區年發生10余代,南方達數10代;在溫暖地區或溫室,終年以無翅胎生雌蚜繁殖,無顯著越冬越象;長江以北地區,在蔬菜上產卵越冬。翌春3-4月孵化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幾代后,產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轉移,擴大為害,無轉換寄主的習性。到晚秋,部分產生性蚜,交配產卵越冬。蘿卜蚜的適溫比桃蚜稍廣些,在較低溫的情況下,蘿卜蚜發育快(9.3℃時17.5天,而桃蚜在9.9℃需24.5天)。此外,寄主雖然以十字花科為主,但尤喜白菜、蘿卜等葉上有毛的蔬菜,因此,全年以秋季在白菜、蘿卜上的發生最為嚴重。
桃蚜華北地區年發生10余代;在南方則可多達30-40代,世代重疊極為嚴重。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風障菠菜、窖藏白菜或溫室內越冬,或在菜心里產卵越冬。加溫溫室內,該蚜終年在蔬菜上胎生繁殖,不越冬。翌春4月下旬產生有翅蚜,遷飛至已定植的甘藍、花椰菜上繼續胎生繁殖,至10月下旬進入越冬。靠近桃樹的亦可產生有翅蚜飛回桃樹交配產卵越冬。桃蚜的發育起點溫度為4.3℃,有效積溫為137日度。在9.9℃下發育歷期24.5天,25℃為8天;發育最適溫24℃,高于28℃則不利,因此,在我國北方地區春、秋呈兩個發生高峰。桃蚜對黃色、橙色有強烈的趨性,而對銀灰色有負趨性。[pagebreak]
甘藍蚜在北京、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等地年發生10余代,以卵在蔬菜上越冬。翌春4月孵化,先在越冬寄主嫩芽上胎生繁殖,而后產生有翅蚜遷飛至已經定植的甘藍、花椰菜苗上,繼續胎生繁殖為害,以春末夏初及秋季最重。10月初產生性蚜,交尾產卵于留種或貯藏的菜株上越冬。少數成蚜和若蚜也可在菜窖中越冬。甘藍蚜的發育起點溫度為4.3℃,有效積溫為112.6日度。繁殖的適溫為16-17℃,低于14℃或大于18℃,產仔數均趨于減少;此外,對寄主的選擇上,偏嗜葉面光滑無毛的甘藍、花椰菜類,所以在北方這些作物春、秋兩茬大面積栽培時,甘藍蚜也在春、秋形成兩次發生高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種植抗蟲品種。
(2)加強田間管理。蔬菜收獲后深翻土地,及時清理前茬病殘體,鏟除田間、畦埂、地邊雜草,減少來年蟲源基數。
(3)根據不同蚜蟲習性,相應采用黃板誘殺或銀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忌避。
(4)種子處理。用25%種衣劑2號1份與50份油菜種子拌裹或衛福1份與100份油萊種子拌裹控制蚜蟲有效期30天,且可減輕苗期病毒病,增產7%左右。
(5)藥劑防治。
在蚜蟲點片發生階段開始噴灑國產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莢國產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該藥選擇性強,僅對蚜蟲有效,對天敵昆蟲及桑蠶、蜜蜂等益蟲無害,有助于田間的生態平衡。
還可選用1.8%愛福丁乳油3000倍液或16%順豐3號乳油1500倍液、5.7%百樹菊酯乳油4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每1500倍液、4.5%高效順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
蚜蟲多著生在心葉及葉背皺縮處,藥劑難于全面噴到,所以,除要求噴藥時周到細致之外,還要求在用藥上盡量選擇兼有觸殺、內吸、熏蒸三重作用農藥。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50-60L,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常用藥劑抗蚜威、辟蚜霧、愛福丁、順豐3號、百樹菊酯、吡蟲啉、銳勁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