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油菜菌核病的發生和防治菌核病是油菜生產上的重要病害,發生幾乎遍及全世界所有溫暖潮濕的油菜產區。我國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發病最為嚴重,各類品種均感病,―般減產10%-30%,嚴重時顆粒無收。癥狀 從苗期到成熟期均可發生.除根之外,幾乎所有器官均可被害。病斑初為暗青色斑點、后擴大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心灰褐,外緣有黃暈,前期多具輪紋,后期不明顯。干燥時破裂穿孔,潮溫時出現白色絮狀菌絲,病斑迅速擴展至腐爛。病斑多從植株下部老黃葉片開始發生逐漸上移,發展至全株。葉片邊緣和端部的凹陷處因花瓣堆積和水分滯留而發生最早、最重。莖稈發病主要由病葉直接接觸或葉柄傳遞引起,中下部始發.病斑初呈黃褐色水浸狀,擴展后呈灰白色菱形、長條形或繞莖大病斑.病斑處略凹陷,病健界線明顯。 擴展.亦產生灰白色絮狀菌絲,干燥時皮層與木質部撕裂似麻稈,骨髓部蝕空,內有許多黑色的鼠糞狀菌核。栽培防治 ①種子處理,播前可采用篩選、溜選等辦法除去菌核,也可用10%的食鹽溶液選種, 或用50℃的溫水浸種5分鐘。②合理輪作,消滅菌源,以水稻―油菜的輪作形式最好。旱地輪作應2年以上。③深溝窄廂,清溝排漬。土壤粘重田應多開溝,開深溝,春后及時清溝。④合理施肥。 重施底肥,有機肥無機肥結合施用,氮、磷、鉀配方施肥,抽?_后根據苗情嚴格控制速效氮肥的施用。⑤中耕松土,2-3月進行1次中耕松土, 破壞子囊盤,阻止菌核萌發。⑥摘除老黃病腳葉,改善植株下部生態環境,有利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菌的滋生場所。藥劑防治 初花后進行藥劑防治,噴藥次數應根據病情酌情掌握,盡量噴于植株中下部,可選用的藥液有40%可濕性紋枯利(又稱“菌核凈”) 粉劑1000一1500倍藥液噴灑;70%甲基托布津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藥液。以上藥劑任選1 種,每次噴灑藥液80-100公斤/畝。2.油菜病毒病的發生和防治油菜病毒病又稱毒素病、花葉病或萎縮病。癥狀:白菜型及芥菜型油菜主要表現為沿葉脈兩側褪色,呈半透明的“明脈”,最后葉片變為荒綠相間的“花葉”。 發病末期,莖葉發生壞死病斑,變成褐黑色,最后枯死。發生規律:病毒可接觸傳染,但主要由蚜蟲傳播感染發病,桃蚜、菜縊管蚜、棉蚜和甘藍蚜都有傳毒功能,以前兩種蚜蟲在油菜田最為常見。病毒病主要采取綜合農業措施防治,主要方法有①苗期注意防除蚜蟲。②適期播種。③經常檢查田塊,及早發現病株,銷毀病株,并注意消滅毒源作物上的蚜蟲。3.蚜蟲的發生和防治蚜蟲是油菜生產中普遍發生的蟲害,干旱年份發生嚴重。蚜蟲主要以吸取汁液危害油菜,受害葉片邊緣下卷,表面皺縮,顏色變黃。嚴重時植株萎縮,生長停滯,甚至枯萎而死。抽?_開花、結角后,蚜蟲多密集油菜花序上危害。受害植株變矮,開花減少,落花落蕾和陰角增多,角果發育不良,籽粒秕細。嚴重時花難開放,顆粒無收。此外,蚜蟲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方法 除了經常鏟除田塊周圍雜草,遇干旱及時抗旱外,藥劑防治要掌握在第1、2次遷飛高峰期,即當卷株率在15%左右時用40%樂果乳劑2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4000倍液噴霧,也可用1:20―30倍的煙頭、煙沫液噴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