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棉花早衰的現象在老棉區越來越嚴重,對棉花的產量和品質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輕則減產20-30%,重則高達50%以上,甚至絕收。那么,造成早衰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生產上怎樣解決呢?
一、導致早衰的主要原因:棉花枯黃萎病的暴發致使棉花早衰。枯黃萎病的發生對氣候反應敏感,6-9月份只要氣溫低于30℃,加上高濕,混合病情就呈快速發生蔓延,其中7-8月發生較為普遍,病株恢復慢,危害重,產量損失大。由于營養失衡致使棉花早衰。由于抗蟲棉前期生長慢,營養生長不足,追施氮肥促進生長,因氮肥施用過多,有機肥和鉀肥施用不夠導致營養失衡,早衰在生長中期顯見,后期加快。由于載鈴集中致使早衰。因為一些抗蟲棉品種,前期結鈴集中,生理負荷過重,后期如遇干旱和發病,也易早衰。長期連作是棉花致衰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連作導致棉田土壤病菌累計量增多,極易致衰。
二、防治方法:防治棉花早衰的主要技術措施有:調整生產布局,提倡合理輪作與深耕。對于枯黃萎病重發棉田,應合理輪作倒茬。建設排灌自如棉田,實行調虧灌溉。由于棉花具耐旱的生物學特性,重病地可適當減少灌水量和灌水次數。增施有機肥,平衡施用化肥。化肥提倡“減氮、穩磷、補鉀”的追肥方法,在缺硼、缺鋅棉田施用硼鋅微肥。中后期提倡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有推遲發病、促進病株快速恢復的效果。嚴格檢疫,控制擴散。控制病地棉種的遠距離傳播;控制零星病田的蔓延,對初發地要及時拔除零星病株,田外焚燒;對重病田,采用點片根除。
藥劑防治。一些生長調節劑,如綠風95、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可提高棉株抗病力,減少發病。發病田塊可畝用棉枯凈30克對水45公斤或用1%碘1500-2000倍液、12.5%速效治萎靈等藥劑加磷酸二氫鉀、綠風95等葉面肥,采取噴霧與灌根相結合的方法,每株用藥液50-100毫升,隔5天用藥一次,連續用藥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