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稀植栽培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省工。每畝做營養缽比常規栽培少,移栽速度提高,緩解了勞力矛盾;減輕了整枝的強度,免除了打葉枝的作業,只需按時打頂,適時打邊心即可;二是高效。在不影響棉花產量的同時,在棉花的行間還有利于套種,由于行距 100厘米 ,行間光照充足,為爭取利用光能創造了條件。實踐中農民在棉行一側 40厘米 處套種1行花生,即1行棉花1行花生,每畝能收花生 80千克 左右,提高了效益。
1、適時播種,培育大壯苗。棉花稀植要獲得高產,必須發揮個體增產潛力,爭取單株多結鈴。播種期安排在4月上旬,比往年提前7―10天,開花期提前5天,為多開花,爭取較多的有效花蕾,贏得了時間。營養缽采取 7厘米 × 10厘米 的大缽,加強苗床管理,早間苗,避免了因苗床苗期長,造成的苗擠苗現象。移栽時苗高 21厘米 ,4.2片真葉,達到壯苗要求。
2、施足底肥,促使早發。苗期早發穩長,特別是使葉枝健康成長是棉花稀植獲高產的基礎。而施足肥料又是早發的前提。一般要求每畝施優質農家肥 2500千克 ,氮、磷、鉀三元復合肥 50千克 。移栽時用稀糞水先澆洞穴,保證移栽質量,縮短緩苗期。花鈴肥畝用尿素 20千克 ,并提前到初花期使用。
3、擴大行距、縮小株距,力爭棉苗均勻成長。行距采取 100厘米 的寬行,株距 35厘米 ,畝移栽密度1800株左右。這樣,棉花的每一行都處于邊行優勢中,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封行期推遲半個月,即使封行,田間蔭閉程度也好于常規棉田,成鈴率明顯提高。根據調查,大田成鈴率達39.4%,較往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
4、巧留葉枝多結桃。棉花稀植高產,利用葉枝成桃是關鍵措施之一,每株應留2―3個健壯的葉枝。根據田間調查,平均每株留有2.8個葉枝,葉枝成鈴7.8個,占單株總鈴數的27.7%,接近三分之一,畝成鈴數平均4.159萬個,因而并沒有因密度的下降而造成總鈴數的不足。
5、正確運用化控技術。化控是改善株型,調節田間棉花群體與個體之間矛盾的有效措施。在密度較大(3000株以上/畝)有旺長趨勢的棉田中,使用化控技術能有效改善田間小氣候,而稀植棉田,基本上不存在通風透光矛盾,足夠的營養面積反而有利于光合物質的積累。如遇到多雨年份應視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化控技術。
6、注意事項。首先是及時打掉葉枝邊心,葉枝的生長勢旺,而葉枝上的前3臺果枝成鈴率較高,以后的果枝成鈴率明顯下降,在葉枝現有3臺果枝時及時打掉邊心,有利于養分集中發揮作用;其次密度不宜過稀,在行距定下來以后,嚴格控制株距,保證畝栽2000株,這樣每畝總鈴數可掌握在5.5―6萬個,有利于高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