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今年棉花移栽后持續干旱少雨,氣溫不穩定,蹲苗時間長,嚴重影響發棵,加上蚜蟲和紅蜘蛛發生量大、危害重,導致棉苗出現二次蹲苗,少數棉苗紅莖到頂,真葉干枯脫落。近期的雨水使旱情得以緩解,苗情開始轉化,套栽棉已有7~9張真葉,開始現蕾,麥(油)后棉也開始發棵,但總體苗情不及往年。蕾期是棉花一生最重要的時期,應著重做好以下培管措施。配套溝系梅雨期雨日多、雨量大,易造成棉田積水、明澇暗漬,應開挖、疏通棉田內外“三溝”,排水降漬,促進根系生長。加強培管降雨易造成土壤板結,棉苗根系發黃,水漬僵苗。降雨過后應加強棉田培管,全面松土培土,清溝理墑,促進棉苗生長。穩施蕾肥蕾肥也叫發棵肥,主要用于遲發、瘦小棉苗的發棵搭架及正常長勢棉苗的養分均衡供給。一般每畝深施專用復合肥20公斤、氯化鉀20公斤、腐熟有機肥200公斤。特別要注意施足鉀肥,以滿足棉花生長中后期開花結鈴的需求。看苗促控長勢弱的水漬僵苗可采取“上噴下追”的方法,促進發棵搭架,即在土壤施肥的基礎上,結合治蟲噴施葉面肥。因前期干旱棉苗大多較瘦弱,當前不必化控,待天晴棉苗轉入正常生長后,對個別棉苗長勢偏旺、葉片偏大、紅莖比偏小(有3~4臺果枝、株高35厘米以上)的棉田,噴施甲哌化控。本地棉田大多移栽密度較低,為充分發揮個體生長優勢,并促進營養枝生長,不提倡對蕾期長勢正常的棉苗化控。選留營養枝及早選留1~2臺伸向行間的優勢營養枝,以增加單株結鈴數。營養枝選留采取留大去小、留高位去低位、留伸向行間去伸向株間的原則,營養枝上長有4~5臺二級果枝時打去頂心(7月20日前后)。防治病蟲雨水過多常加重棉田病蟲害發生,應掌握防治適期,用好對路藥劑,適時防治盲椿象等害蟲。旱澇急轉后枯黃萎病易發生,應在加強棉田培管的同時及時用藥防治,并拔除病株。(如東縣作栽站供稿)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