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幾年,我們在棉區推廣棉花新品種及技術服務過程中,經常遇到農民施用肥料出現失誤的問題。一是有的在棉花營養缽育苗備土時,在缽土中施用過多的農家肥料或者化肥,使之有的棉種播下之后爛種或者死苗,有的出苗雖然較齊,但隨之發生燒根死苗;二是苗床棉花出苗后,過量施用沖施肥,將棉苗兩片子葉全部燙傷焦枯;三是在棉花缽苗移栽前施入底肥時,有的將化肥撒入犁溝中,或者將化肥施入缽穴中,缽苗的根系與所施入的肥料之間,沒有用細土間隔,棉苗栽后根與化肥直接接觸,棉苗幼根與幼莖受肥害后變褐或變黑,輕者棉苗僵而不發,嚴重幼苗枯死;四是蕾期偏施尿素或者碳酸氫銨等氮素肥料過多,或者投入高效多元復合肥過量,施肥不講究成本,盲目追求早搭棉花豐產架子,結果,造成棉花瘋長,封行過早,棉田蔭蔽嚴重,引發盲蝽蟓等害蟲嚴重發生,致使蕾鈴大量脫落,尤其是在多雨的年份,這樣的現象更為普遍;五是花鈴期見到大雨來臨之前搶著撒施尿素,尿素遇雨后溶解很快,棉田肥料濃度頓時增大,雨后陡然轉晴,棉葉蒸發量大,棉花株體內的水分迅速產生反滲透而嚴重失水,以致棉株下部莖葉似灼傷狀,嚴重的整株棉花枯死,無法再行挽救。
增加肥料投入,本是增補棉田養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改善棉花營養狀況的一項有效增產措施,可是,不講科學地盲目施肥,對棉花來說是一種人為的災害,導致棉花減產減收都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我們應該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科學地把握好棉花施肥技術,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植棉效益。
首先,要按棉花的需肥規律施肥。棉花需肥一般是前期少,中期穩,后期多。因此,棉花施肥應做到施足底肥,速施苗肥,穩施蕾肥,狠施花鈴肥,普施桃肥。
其次,要因天因地因種施肥。如早熟品種為防早衰要施足桃肥,轉基因雜交抗蟲棉要增加鉀肥用量,每畝不少于60斤。肥力高的土壤適當少施肥,地力差的要增施有機肥。天氣干旱時要搶墑施肥,以水調肥,追肥時要注意雨后施肥。
第三,要核算成本經濟施肥。一是要講求投入產出比例,以畝產籽棉600斤為例,每畝肥料投入一般不宜超過300元;二是要深施肥,不能將肥料施在土壤表面,讓其揮發或者流失,更不能雨前撒施,施肥不能傷害根系;三是追施肥料要分次施入,一次用量不能過大,控緩釋肥前景較好,可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推廣;四是施肥必須與化學調控緊密結合,使有限的肥料能得到充分均衡地施用,使棉花呈現一個穩健豐產的株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