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7月以來我市雨日偏多,光照不足,嚴重影響了棉花生長發育,對奪取高產極為不利,主要表現為:一是生育進程推遲,比常年遲15-20天;二是光合作用下降,有機養分合成不足;三是肥料流失嚴重,造成鉀、硼、鋅等無機養分缺失;四是漬澇損根,倒伏傷根、導致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不能滿足花鈴期對養分的需求;五是受澇棉株浸水時間過長,根系失去活力,葉片枯萎死亡,造成蕾鈴大量脫落。當前棉田根據受災程度和棉花長勢可分為四種類型:未淹長勢較旺型、未淹長勢較弱型、受淹部分落葉型、受淹嚴重垮稈型。各地要根據實際災情和棉株長勢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分類管理,以管促發,以管爭產。
一、分類管理,以管爭產
1、深溝抬田,搶排搶降。
及時疏通“四溝”,實行深溝抬田,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濾,雨住田干,提高棉田排澇降漬能力。對受淹棉田要搶排明水、速降暗水,讓棉苗早出水、早脫漬;對受淹棉株要搶扶苗正株、洗葉清污,促使棉株迅速恢復正常生長。
2、松土破板,促進根系發育。
田干土爽時,要及時淺鋤破板,改善根部環境,增強根系活力,同時起壟培蔸,一壟一溝,降濕通氣,防止倒伏。
3、及時追肥,保障養分供給。
災年奪高產,必須重施花鈴肥,增施補桃肥,用充足的肥料來彌補前期養分流失和保障中后期養分需要,促進增枝增節增蕾、多開花多結鈴。特別要重視鉀肥的施用,對前期施鉀量不足的棉田,要增施鉀肥,防止棉株凋枯早衰。對未淹長勢較旺的棉田,要搶施花鈴肥,一般畝施48%復合肥60-80斤,尿素20斤,鉀肥20-30斤;對未淹長勢較弱的棉田,要重肥猛攻促其快搭豐產架子,畝施48%復合肥80-100斤,尿素30斤以上,鉀肥30斤。對受淹部分落葉的棉田,要輕施接力肥,畝施尿素15-20斤、鉀肥10斤,促使棉株加快恢復生長,待棉花恢復正常后,于七月下旬追施花鈴肥,八月中旬再施補桃肥。
在土壤施肥的同時進行葉面噴肥,以彌補根系吸收能力的不足,防止缺素癥發生,可用0.5%磷酸二氫鉀加1-2%尿素及速樂硼等葉面噴霧,5-7天一次,連噴2-3次。
4、科學化調,塑造理想株型。
對未淹長勢較旺的棉田要及時使用縮節胺調節,以防棉株旺長,畝用縮節胺1.5-2克,兌水60斤噴霧;對未淹長勢較弱的棉田可用縮節胺輕調(畝用0.5克左右)或不調;對受淹部分落葉的棉田以促為主,可用“802”、“481”等促進型調節劑進行葉面噴霧。
對生長正常的棉田要及時整枝抹杈,減少養分無效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開花結鈴。對受淹后恢復遲緩的棉田,可保留1-2個優勢葉枝,待葉枝長出4-5苔果枝后摘去葉枝頂心,并適當推遲打頂,根據苗情推遲到8月15日左右進行,以促進長枝增鈴,增加總桃數,提高產量。
二、防好病蟲,預防次生災害
當前雨日較多,田間濕度大,棉株受漬受澇后,抗逆能力下降,容易誘發多種病蟲次生災害,因此必須切實加強流行性、暴發性病蟲害的防治,將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一是枯黃萎病防治,在搞好清溝降濕、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基礎上,可用43%好力克3000-4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連續灌根2-3次。二是盲蝽蟓、棉鈴蟲、斜紋夜蛾等害蟲的防治,可用26%氯氟.啶蟲脒水分散粒劑(盡打)1000-1500倍液防治盲蝽象、棉鈴蟲;2.1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鴻甲)2000倍液防治棉鈴蟲;48%毒死蜱(樂斯本)5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在7月下旬對漏防的棉鈴蟲幼蟲采取人工捕殺,摘中下部葉片背面斜紋夜蛾卵塊,捕捉未擴散的幼蟲(蟲窩)。
三、科學套種改種,提高棉田種植效益
對因漬害導致死苗斷壟的棉田和被淹嚴重垮稈型棉田,要及早套種、改種。一是水利條件好能夠改種晚稻的棉田要及時翻耕插秧。二是水利條件差,不能改種水稻的棉田要盡早改種芝麻、黃豆、綠豆、玉米、紅薯等秋收作物。三是水利條件較好的棉田,可改種、套種蔬菜等高效作物如蘿卜菜、小白菜、熱水白菜、早秋黃瓜等,以提高棉田種植效益。[pagebreak]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