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南北棉區,每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常常陰雨連綿,棉株下部發生鈴疫病,爛掉不少棉鈴,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如何預防?是不少棉農急需探求的又一個難題。
棉株中下部的伏鈴和伏前鈴,從開花到吐絮一般需要48天,所以有“花見花48天”之說。棉鈴在生長期有很強的抵抗力,沒有蟲子危害穿孔不會爛鈴。在接近成熟期,生長40天以后,棉鈴停止生長,鈴殼需要脫水、干皮、開裂,如果這期間遇到雨水高溫高濕,停止生長的棉鈴已無抵抗能力,各種鈴疫菌會浸染鈴殼,引發爛鈴。所以,在我國南北棉區不要或少要伏前鈴,讓棉鈴成熟期躲開8月下旬到9月上旬容易引發爛鈴的季節,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說到伏前鈴,沒有種地膜棉以前,黃河流域棉區伏前鈴結得很少,一株棉花只有一兩個,所以爛鈴不會很多。自從推廣地膜棉以后,伏前鈴多了,中部的伏鈴就結得少,因為下部結鈴早,中部葉片制造的營養首先要供應下部鈴的生長,導致中部開花授粉后營養供應不上而脫落多,這樣的結果是下部爛、中部少,得不償失。要適當稀植,不要或少要伏前鈴是預防爛鈴最主動最簡單的辦法,而且少要或者不要伏前鈴,使棉株在7月上中旬遇到天旱時增加抗旱能力。
防治爛鈴還有其它辦法,如推株并壟、打去下部老葉、噴施殺菌劑、及時摘收初爛鈴晾曬等,但這些辦法都是在棉田即將發生爛鈴或已經發生爛鈴時采取的被動辦法,效果往往不理想,不如6月中下旬去早蕾或7月上旬去早花、早鈴主動高效。
還要主動去掉早發棉株下部的兩個果枝有百利而無一害。到8月下旬以后,高產棉田的長勢應該是:錯落有致,層次分明,高腳無爛鈴,伏桃掛滿腰,秋桃已蓋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