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主要原因
1.除草劑藥害。藥害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多種連作的老棉田,因多年使用氟樂靈且使用量偏大,造成植株莖稈細弱矮小、紅莖比例占90%以上。拔下植株查看,主根不發達、側根很少或沒有,近地面的莖基部出現腫瘤,拔出植物時容易在腫瘤處斷裂,剖開莖稈未見有維管束變色等病變情況。另一類是第一年種棉花的倒茬地,前茬作物為玉米。近幾年使用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造成田間麥茬高,農民為提高除草效果,連年使用玉米田封閉性除草劑乙阿合劑或丁阿合劑。怕除草效果不好,農民惜水不惜藥,人為加大除草劑用量,輕壤土畝用量應為150~200毫升之間,但農戶卻加大到300~350毫升/畝,多者達400毫升/畝。多年連續使用,使除草劑在田間殘留,夏季多次比較大的降水,使田間除草劑隨著水的流動,在低洼處積累,表現為一塊地內高處棉田生長健壯正常,株高達40~50厘米,低洼處或低洼地段,植株矮小、細弱,出現紅莖棉現象。
2.病害所致。個別經銷商夸大品種特性、誤導農民購種,農戶又將購買的抗病性差或不抗病種子種在發病重的老棉田,造成低洼處或低洼地段因前期遭遇低溫降雨苗病較重,長勢偏弱,6月中旬兩次較大的降雨誘發了枯萎病,田間為紫紅型和皺縮型兩種,均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或不長。剖開莖稈,維管束變褐,是典型的枯萎病癥狀。
3.鹽堿害。部分地塊由于長期使用化學肥料,不使用有機肥,造成土壤鹽堿化或次生鹽漬化,遭遇6月上旬幾次小雨(降雨量低于20毫米)造成因鹽分上移,鹽分濃度大抑制了根系對營養的吸收,出現了鹽害傷苗現象,也造成植株生長緩慢而小,紅莖比例明顯偏高,營養生長比其他地塊明顯滯后。
4.“燒苗”所致。前茬為種植玉米的倒茬地,因玉米秸稈量大,底肥僅施用磷酸二銨、鉀肥或緩控釋肥,未施速效氮肥。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秸稈腐爛與棉苗爭肥造成棉苗生長細弱或不長的現象發生。個別植株根系下扎時,扎入秸稈內,也表現生長不良、不發側根。出現了植株矮小、葉片小而薄的缺肥癥狀。
二、防治措施
1.對于多年連作病害嚴重的棉田。明年可和禾本科或豆科等作物搞好輪作倒茬。
2.對于已發病的矮小植株,實行偏管,噴灑甲殼素或綠亨三號殺菌劑加入氮、磷、鉀含量超過50%的優質葉面肥進行噴霧,對病株進行灌根效果好于噴霧,隔5~7天再鞏固一次。
3.對于連續幾年使用氟樂靈的棉田,明年種植棉花時可改用乙草胺或膜上除草劑一膜靈。第一年使用氟樂靈的地塊嚴格根據土壤狀況來確定使用量,輕壤土或沙壤土畝用量不超過125毫升,重壤或黏土畝用量不超過150毫升,既不能漏噴,更不能重噴。對于玉米田應嚴格控制除草劑使用量:一般地塊畝用量不超過150~200毫升,用水量不低于30公斤,采用低濃度高覆蓋度。
4.對因秸稈量大出現“燒苗”現象的應該立即澆水,并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2.5~15公斤/畝。
5.對鹽堿化或次生鹽堿化土壤通過連續幾年增施有機肥加以改良,一旦出現小水“勾鹽”現象,立即選用淡水澆灌壓鹽減輕鹽害。
6.對于除草劑藥害造成的植株生長不良,立即噴灑920或碩豐481加入優質葉面肥進行緩解,有條件的還要及時澆水,底肥不足或有脫肥癥狀的,結合澆水追施尿素7.5~10公斤,促進植株盡快生長。
7.田間植株生長不均勻的,高大植株確需噴灑縮節安化控的,應挑選大棵化控,小棵、病害株及除草劑藥害株千萬不可化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