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枯、黃萎病被棉農稱之為“棉花癌癥”。目前,持續多日的高溫多雨,使棉田表面看來是“形勢一片大好”;但筆者在田間調查時發現,棉田中依然存在枯、黃萎病病株,下部葉片干邊,向里延伸呈失綠黃化狀,整株生長不良、相對矮小。特提醒棉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一、發病特點。枯、黃萎病主要以土壤中帶菌(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7~10年,黃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病株枝葉殘體帶菌、種子帶菌等因素而導致發病,長期連作、管理粗放、土壤偏酸、土壤偏堿、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質粘重、缺鉀等因素則誘發發病嚴重。部分地塊常常兩種病害混合發生。發病與地溫和濕度有很密切的關系:枯萎病一般在地溫20℃時開始發病,地溫在25~30℃為發病的高峰,32℃以上時停止發展。黃萎病在棉花進入蕾期后也開始發生,25~28℃為發病的高峰,25℃以下和30℃以上發病緩慢,35℃以上停止發展。
二、藥劑防治。對于棉花枯、黃萎病防治,品種抗病性強是基礎因素,但藥劑防治仍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措施。筆者依據殺菌、調節、營養“三合一”的思路,總結出幾條農藥配方,配方為常用手動噴霧器的每桶用量:①14%死腐康20克+36%棉枯凈(三氯異氰脲酸,注意不要和有機磷農藥混用)15克+E導素(蕓苔素與營養元素制劑)40克+黃腐酸鹽50克。②80%乙蒜素16克+50%多菌靈30克+素乙酸1克+多得50克(稀土類多元素制劑)。③14%死腐康30克+80%乙蒜素8克+E導素40克+35%富鉀型靚豐素25克。
三、注意事項。①根據天氣預報在每次下雨前(或澆水前)及時噴一次“預防藥”,并在下雨后(或澆水后)再噴藥1~2次,以控制病菌的蔓延。②噴藥的同時,對重病株及其周圍棉株進行灌根,效果要明顯優于單純噴霧。③以上配方注意交替使用,單方連續應用以不超過2次為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