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傳統的營養缽育苗方式存在用工多、苗床管理復雜、移栽勞動強度大等缺點,由江蘇省農科院經作所與江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制的棉花機械化微缽育苗技術突破了長期以來棉花育苗依靠手工作業的傳統模式,達到了棉花育苗省工、省力的目標。目前機械化微缽育苗技術處于試驗示范階段,還沒有大面積推廣應用,農戶對該技術的了解和掌握不充分。為此,本報記者就機械化微缽育苗的優缺點和詳細技術環節采訪了江蘇省農科院經作所棉花栽培研究專家張培通副研究員。
據介紹,機械化微缽育苗技術是利用制缽機械制成高4.5厘米左右、直徑3.5厘米左右的微缽,然后將棉種播入營養缽中的育苗方式。這種育苗方式比傳統的營養缽育苗方式優越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采用機械制缽,制缽速度快,每小時可出缽2500-3000個,相當于手工制缽5小時的制缽量。二是缽體小、營養土用量少、苗床小,每畝可節省備土制缽用工2個以上。三是育苗期縮短,棉苗2葉1心期即可揭膜煉苗移栽,每畝可節省苗床管理用工1個。四是移栽操作簡便,每畝可節省移栽用工2個以上。但是,制缽機械價格高(每臺需3000元),對植棉規模小的農戶來說投入成本較大,限制了機械化微缽育苗技術的發展。加快研究步伐,研制出適合一家一戶使用的小型制缽器械是該項技術應用發展的當務之急。
機械化微缽育苗方式適合在沿海土質為黏土和壤土的地區應用,土質為沙土的地區成缽率低,最好采用傳統的營養缽育苗。在移栽成活率和緩苗期問題上,只要苗齡適宜,棉苗素質好,移栽成活率和緩苗期可以達到傳統營養缽育苗的指標。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機械化微缽育苗方式適宜的移栽苗齡為2葉1心,超過2葉1心期不利于移栽成活,茬口較晚的地區應適當推遲播種。
由于機械化微缽育苗缽體小、苗齡短,在育苗管理上與傳統營養缽育苗有所區別。⑴播期確定。育苗時間應適當推遲,早茬口播種期在4月15日前后,中晚茬口播種期在4月25日前后。⑵播種操作。苗床澆足水后播種,每缽播1-2粒,上蓋1-1.5厘米厚細土,營養缽間空隙要填滿。播后對苗床噴施除草劑,上搭高50-55厘米的小拱棚,并清理苗床四周的排水溝。⑶苗床管理。播種至齊苗前高溫高濕催齊苗。出苗前封閉棚膜,齊苗后搶晴天揭膜曬床降濕,防止棉苗躥高形成高腳苗和預防病害。子葉平展時噴施廣譜保護性殺菌劑預防苗期病害,沒有用過床草凈的苗床噴施壯苗素控高。苗期苗床溫度控制在25-30℃。氣溫升高后揭開兩頭棚膜和通風孔降溫,確保棉苗暖床過夜,促苗快長。遇陰雨天氣蓋好棚膜保溫。移栽前4-5天揭膜煉苗,控制水分,確保移栽時缽體完好。苗齡20-22天、棉苗2葉1心期移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