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筆者播前到冀、魯、晉、陜一些棉區走訪了解,多數地區棉花小行距太窄,嚴重妨礙了棉株的正常生長發育,必須從群體結構上進行種植改革。當務之急是放寬小行距。
為了進行棉花地膜覆蓋,棉農大多采用大小行播種,一播雙行。多數地區采用90厘米寬的地膜,小行距的寬度為45厘米左右。這樣不利于果枝的正常伸長和開花結鈴,也形成棉花根系兩側不均衡生長。很多棉農都有體會,摘花時大行一側遠多于小行一側。
近年來,一些地區棉農用1米寬的地膜覆棉,可將小行距放寬到55厘米左右,不僅有利于棉株兩側果枝和根系的生長發育,還能在6月中旬揭膜后,在小行間進行1~2次中耕,有利于土壤通氣保墑和棉花根系下扎。
前不久,筆者在山西芮城縣下鄉服務期間,了解到當地植棉普遍采用80厘米寬的地膜覆棉,小行距僅為35厘米左右。這樣不僅造成棉株兩側生長發育極不均衡,而且使小行間過早封壟,如果加之密度過大、再不去葉枝,必將造成蕾鈴大量脫落、鈴小鈴少的“災難性”后果。據芮城縣東壚鄉西南村的棉農反映,07年他們在黃河灘涂上種植的棉花,大面積畝產只有250~300斤,這與小行距太窄、密度偏大、不去葉枝有直接關系。有一位棉農由于播種時一個耬眼落籽太少,造成兩行中只有一行苗全,另一行缺苗很多,但最后畝產400多斤,卻是當地黃河灘涂畝產較高的。所以要改用1米寬的地膜,堅決把小行距放寬到50厘米以上。芮城縣如不進行放寬小行距的種植改革,則棉花產量難有改觀。
是否采用等行距的種植方式,不能一概而論,要依土壤肥力、澆水條件和品種增產潛力而定。在澆水無保證、土壤肥力低的情況下,不宜等行距種植,更不宜盲目采用1米寬行距。因為1米等行距很難保證密度達到2000株/畝以上,遇旱很易造成葉面積系數低和行間空隙大,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氣、熱資源而吃虧。一般的地力、水澆條件和常規品種,在全程化控的情況下,北方棉區等行距以80厘米為宜,株距1尺,每畝2500株。如果再縮小行距,則給播種和覆膜帶來困難,不如采用大小行種植更便于作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