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該技術是在棉花不整枝打杈,只打頂心和邊心,又叫二次打頂栽培法的基礎上,推出的更為省工的一次打頂栽培法,其省工至少70%以上,而產量增加8%以上,棉花品質基本和傳統法持平。其關鍵技術有如下幾點:
1.選好品種,播期趨中。宜選擇大棵型,中期長勢強,畝產籽棉不低于350千克,高產超過500千克的品種,通常選擇華抗Ⅲ號系列、秋豐大鈴系列以及抗病GK~12105系。播期不宜過早,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6℃時方可播種。地要耕翻耙好,足墑下種,種后覆膜。
2.區別地力,稠稀合理。稀植對發揮個體優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也不能過稀,黃淮海、長江流域及以南棉區高肥水地塊以每畝1000~1500株,中肥水地塊以每畝1500~2000株為宜。瓜棉、菜棉、稻麥套棉,要適當增加密度。新、甘棉區不低于6000株。
3.施肥要增,重在平衡。簡化栽培技術要求施肥量比傳統方法多30%以上。每畝施農家肥3000~5000千克或有機袋裝精肥150~200千克,尿素25~35千克,過磷酸鈣75~125千克,硫酸鉀25~35千克,鋅、硼、鉬肥3千克。后期吸收漸弱,應根外施肥,以天達2116、植物動力2003、磷酸二氫鉀輪流噴施3次為佳,每周一次。
4.打頂要早,結鈴準好。當棉株長到1.2~1.3米時(非新、甘棉區)黃淮流域通常在立秋前后,將頂尖、側尖一次打掉,促其成鈴快長,增加產量。長江及以南打頂時間適當延后,海河流域及遼南冀北要適當提前。
5.化調宜輕,大水勿涌。化學藥劑對棉花調控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但不易過重,生長劑(像九二O等)過重則導致徒長,抑制劑(像豐產靈、蕾鈴多等)過重則致使鈴擠脫落、棵小光弱減產。以慎用輕用化調劑為好。棉花最忌大水涌灌,苗期死苗,中期蕾落鈴掉,后期敗絮增多。但若遇伏旱,應澆“跑馬水”。澇時注意排水、松土。
6.防治病蟲,區分輕重。對棉鈴蟲、紅鈴蟲,因其高抗,不必細防,對蚜、螨、蝽要細防。苗期立枯、炭疽病要給于適當防治。對黃、枯萎病,華抗Ⅲ號系列因其高抗,不必細防,秋豐大鈴系列要給于適當防治,GK~12105系因其抗性較弱,應給以細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