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枯黃萎病
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在我國所有棉區都有發生,在不倒茬、不輪作棉田呈逐年加重發生趨勢。該病由帶菌棉籽、棉籽殼、病株殘枝落葉等傳播。病菌留存于土壤中,在棉苗生長期通過幼根或根須傷口侵入棉株,全株受害,致使棉株矮縮、葉片萎蔫枯干脫落。枯萎病發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棉花現蕾期,黃萎病發病高峰期在8月花鈴期。如果7~8月陰雨天多,低溫寡照,枯黃萎病就會偏重發生。兩病往往同株混生,且沒有根治的辦法,所以俗稱為棉花“癌癥”。
棉花枯黃萎病雖然不能根除,但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減輕病害,減少損失。
1.倒茬輪作。對多年種植棉花且發病重的田塊,南方有條件的地區輪作水稻2年,可以使土壤中病原菌基本滅絕;北方輪作小麥、玉米3年,可以使土中病原菌顯著減少。但茄子、辣椒、瓜類、番茄、馬鈴薯、芝麻、花生、向日葵、甜菜、菜豆、綠豆、亞麻、煙草等作物也感染枯黃萎病,不宜與棉花輪作。
2.種植高抗病品種。欣抗4號、國欣棉1號、國欣棉3號、國欣棉6號、國抗99-1、國抗雜1號、國欣4號等品種,對枯黃萎病感染很輕。
3.深翻土地,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深耕土地,將枯枝落葉、爛鈴等翻埋到土壤深層,可促使病殘體分解腐爛。試驗證明,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比偏施氮肥發病率低。
4.補充營養,排澇中耕。在棉苗染病前和染病初期噴施葉面肥增強營養,可提高棉株抗病能力。遇大雨及時排澇,雨后中耕松土,能減輕枯黃萎病的發生。
二、棉花爛鈴
棉區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遇到連綿陰雨,常爛掉不少棉鈴,造成棉花減產。如何預防棉花爛鈴是不少棉農急需探求解決的又一個難題。
棉鈴有很強的抵抗力,沒有蟲子為害穿孔不會爛鈴。棉鈴在生長40天以后接近成熟,停止生長,鈴殼需要脫水、干皮開裂。這期間遇到雨水和高溫高濕,停止生長的棉鈴已無抵抗能力,各種病菌會侵染鈴殼,引發爛鈴。在推廣種植地膜棉以前,黃河流域棉區伏前桃結得很少,所以爛鈴不會很多。自從推廣地膜棉以后,棉苗早發,生育期提早10~15天,一株棉花伏前桃多達7~8個,所以爛鈴多,減產幅度大。同時,伏前桃多了,中部的伏桃就結得少,這樣的結果是下部爛、中部空,得不償失。所以,在我國南北棉區不要或少要伏前桃,讓棉鈴成熟期避開8月下旬到9月中旬容易引發爛鈴的時期,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防止爛鈴還有其他辦法,如推株并壟、打去下部老葉、噴施殺菌劑、及時采摘初爛鈴晾曬等。但這些辦法都是在棉田即將發生爛鈴或已經發生爛鈴時采取的被動辦法,效果往往不理想,不如在6月中下旬去早蕾或7月上旬去早花、早鈴主動高效。
另外,在常規情況下,棉株第三臺果枝以下爛鈴數較多,即便不爛,也因挨近地面光照不足、熱濕氣蒸騰而吐絮不好,形成質量很差的“根子花”、“僵瓣花”。所以主動去掉早發棉株下部的兩臺果枝有百利而無一害。
三、盲椿象
盲椿象俗稱小臭蟲,為害棉田較重的有綠盲椿象、中黑盲椿象、苜蓿盲椿象等6種。它們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棉花植株各部位幼嫩組織的汁液,使棉株受害形成“無頭苗”、“破頭瘋”、“破葉瘋”、“掃帚棉”,幼蕾受害變黑脫落,中蕾受害苞葉張開脫落,幼鈴受害畸形生長或者僵化脫落。盲椿象喜溫喜濕,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棉花整個生育期都受為害。
1.農業防治。棗棉間作、瓜棉套作的棉田受害嚴重。棉田生長中后期如果密度大,施氮過多,枝多葉嫩密不透風,不但容易招引盲椿象,而且不利于噴透農藥防治。適當稀植,不過量施氮肥,合理化控,可以降低盲椿象為害。后期受盲椿象為害嚴重的棉田葉片破碎、嫩芽叢生、上半部無桃,比后期滅除盲椿象的棉田產量減少50%以上。所以棉田后期要及時去掉嫩枝、贅芽,以防招引盲椿象為害。
2.藥劑防治。選用克蛉蝽等專用農藥。噴藥時間選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后盲椿象活動期。盲椿象遷入棉田后,先為害嫩尖、嫩葉。最明顯的特征是在嫩尖、嫩葉上出現黑點,這是用藥防治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棗棉間作、瓜棉套作和8~9月生長旺密的棉田,必須在盲椿象發生期及時噴藥,連續噴藥,噴勻噴透,直至把盲椿象壓低到百株殘蟲5頭以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