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棉花留種田的逐年種植,其早衰現象時有發生,已成為制約留種田棉花單產提高和品質改善的重要原因。
一、早衰原因
1.留種棉田連年重茬
植棉區多年連續重茬種植棉花,導致耕層有機質缺乏,不能滿足土壤持續供肥效果。同時重茬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積累及抗蟲菌數量的減少,棉花根系正常生長受阻,從而影響棉花上部生長而導致早衰。
2.棉花根系早衰
寬膜及超寬膜的種植造成地膜棉主根分布淺,側根多,根量大。據測查,0~35厘米土層根系量占總根量的85%,0~10厘米土層內的根量占總根量的35%。棉花生育后期,根量迅速下降,部分根逐漸衰老,根冠比小,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力下降,對水肥需求敏感。此階段如水肥供應不足,根系很快衰竭。尤其是蕾鈴期的干旱或漬澇致使棉花生育不良,造成根系損傷,從而造成早衰。
3.營養供需失調
重施化學肥料,不施有機肥,重氮肥,輕磷肥,不施農家肥、鉀肥和微肥,導致土地營養嚴重失衡。土地后勁不足,使棉株營養供應不均衡,不同生育期養分分配不勻衡,造成植物吸收養分失調,抗病能力明顯下降而出現早衰。
4.大量使用地膜
地膜的逐年大量使用,嚴重影響了土壤的習性,使通透性和耕性下降,給根系吸收養分、水分造成了天然屏障,嚴重影響了施肥、灌水效果,使抗逆能力減弱,導致全層施肥施在地膜表面,影響了根系對肥料的吸收,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時殘膜也影響棉花田間出苗和根系的下扎。
5.病蟲害的發生
棉花留種田常發生病害以枯、黃萎病為主。棉花發病后,導致養分供應受阻,影響棉花正常生長發育,從而造成棉花后期早衰。近年棉花品種繁多,個別品種本身抗病性和抗早衰性差,也是導致棉花早衰的一個原因。
6.管理措施不當
在適宜的播期棉種,可達到苗齊、苗全、苗壯、苗勻、壯苗早發的技術目標。若棉花播期過早,氣溫低,根系生長慢并且病害嚴重。前期坐桃早而多,導致中后期營養供應不足而發生早衰。棉花在苗期底墑不夠的情況下,根系入土淺,側根分布少,而到現蕾、開花、結桃以后,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一旦有足夠的水分棉花會迅速生長,造成貪青晚熟,結鈴過多,致使棉株自身營養失調,植株抗性降低,加之此時又是枯、黃萎病多發期,棉田易發生早衰。
7.灌水期缺水
棉花生育期需水苗期約占9.26%,蕾期11.38%,花鈴期56.4%,吐絮期約占22.93%。棉花中后期遇到干旱天氣,造成棉株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代謝,影響產量的形成,加速早衰。隨著秋冬灌面積逐漸減少,滴灌技術的使用,滴灌水量小而次數多,也使根系在較小的范圍內分布,棉花根系入土淺,側根分布少,根系依賴性強,在遇不適宜的氣候條件中,表現出較差的抗逆性和適應性而造成棉花早衰。
二、防治對策
1.輪作倒茬
棉花留種田應選擇在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勻的田塊。做到3~5年一倒茬,特別是糧棉輪作、苜蓿棉花輪作,效果明顯,也可適當進行間作套種倒茬,及時清潔棉田,杜絕棉田殘膜。同時輪作倒茬和棉田深耕,可改變棉田生態條件,改善土壤結構,減少菌源,增加土壤有機質積累,提高土地蓄水保肥能力,促進植株根系深扎,促使植株根深葉茂,健壯生長,防治早衰。
2.測土施肥
為了實現棉花的優質、高產、高效,結合當地缺氮少磷的狀況,平衡施肥,氮磷配合使用。棉田氮磷比例1∶0.3~0.7。每公頃施基肥45噸。有機肥養分完全,在土壤中緩慢分解,以供應棉株需要,同時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壤結構,有利于棉株根系發育,滿足中后期對養分的需要。
化肥施用應按照穩氮、增磷、增鉀、補微的原則。每公頃增施鉀肥300千克、硫酸鋅15千克、硼砂7.5千克。做到帶好種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
3.殘膜回收
棉花留種田應做到生育期適時揭膜,并利用春季整地和秋季犁地前做好摟膜和拾膜工作。逐漸減少棉田內殘膜量,減輕污染,促進棉花根系下扎,防止棉花早衰。
4.綜防病蟲害
在棉花生育期,加大綜合防治措施的力度,做好枯、黃萎病的預防工作。加強病蟲調查,控制其擴大蔓延危害,發現病情及時處理。禁止過量噴灑粉劑和高濃度農藥,以防損傷葉片,影響光合作用。杜絕使用有機磷農藥,延長葉片功能期。尤其在棉花中后期做好棉蚜、棉葉螨、棉鈴蟲的綜合防治工作,確保棉花正常生長發育,減緩衰老時間。
5.中耕松土
棉花苗期中耕1~2次,中耕深度14~16厘米,護苗帶8~10厘米,中耕深度一次到位。中耕時做到不留隔墻,不起大土塊、不拉溝、不埋苗、不鏟苗,達到平、松、碎的質量要求。對土地板結的棉田,及時中耕破除板結,增強土地的通透性,促進根系下扎,保證棉花穩健生長。對地勢較低的棉田,做到田間排灌暢通,防止雨后積水,并及時中耕松土,使棉根向縱深生長,從而增強棉花的抗逆性。
6.合理灌溉
膜下加壓滴灌方式,為棉花正常生長發育提供了較好的土地環境,即可避免深層滲漏,又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作物根間蒸發,使土壤基本無早澇的現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蕾鈴脫落。為了防治棉花后期早衰,在7~8月中旬棉花花鈴期如遇干旱應及時滴水,縮短灌溉周期,增強棉花抗早衰能力。棉花整個生育期滴水8~12次。每次每公頃滴水225~375立方米。根據土地墑情及生育期,確定適宜的停水時間,保證棉花不衰不旺,青枝綠葉吐白絮。
7.化調整枝
棉花生長前期以促為主,促進營養生長,搭好豐產架子,要促中有控,壯而不旺,避免營養生長過旺,造成瘋長。后期以控為主,促控結合,即控制營養生長,又要控中有促,防止造成早衰。在水肥控制的基礎上,適時合理進行化控,使棉花前期旺而健壯,后期穩健而不衰,堅持“早、勤、輕”的化學調控原則。及時打頂,堅持“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當可見單株果枝為8~9臺即可打頂,打頂后保留7~9臺果枝。打頂時要求把棉株兩側的頂尖一齊打掉。適時整枝,一般要求在8月10日以花為界,清除棉株頂部多余部分,8月15日前全部結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