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進入吐絮期后,其營養生長逐漸減弱,生殖生長處于優勢,棉鈴進入充實成熟階段,是促秋桃,爭鈴重的重要時期。此期田間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早熟,防早衰,爭取棉花多結鈴,結大鈴,吐絮暢,確保豐產豐收。因此,在田間管理上要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一、精細整枝加強棉花后期整枝,可以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減少棉株養分不必要的消耗,有利于棉花的正常成熟吐絮。因此,對肥水充足,長勢過旺的棉田,要將主莖下部喪失功能的老葉,空枝及贅芽全部抹除,摘除中、上部的無效花蕾。對蔭蔽過重的棉田,可采取推株并壟的措施,趁土壤潮濕時,將相鄰兩行棉株分別向左右兩邊分開,使棉株傾斜一定角度,這樣可有效增加田間光照,防止爛鈴。
二、根外追肥對葉片過早失綠,出現脫肥早衰的棉田,每667平方米(1畝)用濃度為1%~2%的尿素溶液50~6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對生長過旺,表現貪青晚熟的棉田,可葉面噴施濃度為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3%的過磷酸鈣浸出液,促進養分運轉,有利于提早吐絮。
三、科學應用催熟劑為促進棉桃早成熟、早吐絮,提高霜前花的比例,對一些晚熟棉田,可采用乙烯利進行催熟。具體方法是:在霜前15~20天,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每667平方米用濃度為40%的乙烯利100~150克,加清水50~60千克,稀釋后均勻噴施于棉鈴上,使各部位的青鈴都著藥,一般噴1次即可。若噴藥后6小時內遇雨,則需重噴。留種棉田不宜噴施。
四、嚴防爛鈴引起爛鈴的因素除田間蔭蔽外,秋雨連綿也是造成爛鈴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時,為了避免爛鈴,減少損失,應及時把棉株下部由綠轉黃,即將開裂的棉鈴和開始有黑斑的棉鈴,在未爛之前提早摘收。摘下的棉桃在濃度為1%的乙烯利溶液中浸蘸后晾曬,即可得到吐絮較好的棉花。
五、科學采摘棉鈴充分吐絮后應做到適時收摘,避免過早過晚,一般每隔5~7天采摘1次,盡量不讓吐絮棉遭受雨淋或日光暴曬過久,以免降低棉花纖維品質。同時在收摘時還要做到“五分”,把不同品種的留種花、好花、次花,實行分收、分曬、分存、分軋、分售。
六、注意治蟲在棉花生長后期,要繼續做好對造橋蟲、棉鈴蟲等害蟲的防治工作,根據蟲情做到及時噴藥防治,確保棉花健壯生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