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本該處于梅雨季節的長江中下游棉產區,不但未降透墑雨而且高溫超常,棉花旱情十分嚴重,主莖生長點出現滯長,功能葉面積大大縮小,紅莖比例急劇上升,有的棉田開花節位已上移至頂部,沒有生長發育的后勁,部分棉花雖然已開始座桃,但棉鈴膨大不足,有些偏施氮肥的棉田棉花蕾鈴脫落嚴重。
近期棉區已先后普降大到暴雨,據多年的經驗教訓,雨后棉花很易出現紅葉莖枯病,該病的癥狀是,從主莖生長點或果枝頂端開始發病,一般由上向下由內向外發展,葉尖、葉緣先呈失綠狀,葉脈仍呈綠色,脈間的葉肉呈淡黃色,漸轉成紅色,葉片翻卷繼而枯死,葉柄失水,葉片逐漸脫落。主莖枯萎致死但解剖導管無異常,根須粗短,須根少且發育不良。
造成棉花紅葉莖枯病發生的原因,一是土壤潛在性缺鉀或未施鉀肥;二是棉田耕作粗放;棉根發育不良;三是棉田地下水位很高或者排水系統不暢;四是棉田施用氮肥過多,棉花長勢過旺、蔭蔽嚴重;五是棉田未施有機肥,土壤團粒結構較差,供肥不力。可見,發生該病的誘發因子,主要是土壤嚴重缺鉀,其次是栽培環境不良。
防治措施如下:
首先,要補施增施鉀肥,提高鉀肥效應。一是對于土壤潛在性缺鉀或未施鉀肥的棉田,要結合施花鈴肥補施鉀肥,每畝施鉀肥10~15公斤,選用抗蟲棉品種的,每畝用量要增加5公斤。二是對于施鉀肥數量較少的,要增施鉀肥,每畝用量不少于10公斤。一可滿足棉花對鉀肥的需要;二可改善棉田肥料結構,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
其次,控上促下,增強棉花抗逆能力。改善棉田環境,可以增強棉花抗逆能力,一是對長勢較旺的棉花,應用植物生長延緩劑縮節胺或助壯素控旺,每畝用縮節胺2~3克或助壯素8~12毫升,兌清水50公斤噴施,能有效促其穩長,減少蔭蔽;二是對土壤板結的棉田,要及時中耕破板通氣,增強通透性能;三是對地勢低的棉田,要經常注意疏理溝廂,促其棉根下扎;四是對采用雙膜栽培的棉田,要立即揭去地膜,使棉根向縱深發展。
第三,根外噴施,改善供氧吸肥環境。已發紅葉莖病的棉花,只要棉葉尚未枯萎,主莖生長點仍有活力,可用根外追肥快速恢復生育功能。一是每畝用腐殖酸活性液肥惠滿豐1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既快速供肥,也可改善土壤供氧狀況;二是每畝用化肥精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可以補充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三是噴施植物生長促進劑“802”,能加速細胞分裂,增強棉花自我調節能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