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中棉所29號是適宜于春播或春套的抗蟲雜交棉新品種,該品種將抗蟲性、豐產性、抗病性集結于一體,適應廣泛,增產顯著。1995~1996年參加全國抗蟲棉區試和生產試驗,在八個省試驗中兩年皮棉產量均居第一位,1998年通過國家審定。中棉所29號生育期130~135天,株型適中,葉片中等,葉色濃綠。結鈴性強,葉絮暢,鈴重5克,衣分40%。出苗快、苗壯、早發,蕾鈴期生長穩健,豐產潛力大。2004年獲農牧漁豐收獎。
中棉所29(中抗雜1號)是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以P1和RP4(從中422品系中選育而成)兩個品系為親本組配的高產、優質、抗蟲和抗病的雜交種,1995~1996年參加全國抗蟲棉區試,在區試中表現突出,1998年元月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同年3月和5月分別通過山東省和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特征和特性
中熟偏早,生育期130~135天,株型適中,葉片中等,結鈴性強,早熟,吐絮暢,鈴重5.4g,衣分40%,出苗快、苗壯、早發、生長勢較強,蕾鈴期生長穩健,豐產潛力大。
2抗蟲性和抗病性
能有效地降低棉鈴蟲和紅鈴蟲的發生和為害,而且對各代害蟲的幼蟲,特別是低齡幼蟲表現出良好的毒殺性能。田間小區試驗和室內葉片喂養試驗表明,低齡幼蟲死亡率達90%以上。對二代棉鈴蟲的抗性好于三代和四代,一般可減少防治次數或用藥量的60%~70%。另外,由于農藥防治次數的減少,保護了害蟲的天敵,特別是瓢蟲的大量增加,對棉花伏蚜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經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鑒定,該雜交種的枯萎病指2.7,黃萎病指19.7,屬抗病類型。
3豐產性
在1995~1996年全國抗蟲棉區試中,兩年試驗結果均居第一位,增產達極顯著水平。1995年在少治蟲和不治蟲情況下,平均單產分別為1299kg/hm2和1075.5kg/hm2,分別較對照(長江流域為泗棉3號,黃河流域為中棉所17)增產47.7%和79.7%;1996年在常規治蟲和少治蟲的情況下,平均單產分別為1272kg/hm2和1210.5kg/hm2,分別較對照(長江流域為泗棉3號,黃河流域為中棉所19)增產15.6%和39.9%,平均較對照增收3664.5元/hm2。1996年在安徽、湖北、江西等南方10點生產試驗,平均比對照泗棉3號增產16.3%,增產達顯著水平;1997年在河南、山東、河北省12點生產試驗,平均比對照中棉所19增產34.5%,達極顯著水平。
4纖維品質
1996年全國13個試驗點抽樣,經國家纖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平均主體長29.53mm,品質長度32.14mm,線密度176.8m/tex,單纖維強力3.85gf,成熟系數1.61。1997年農業部棉花品質檢測中心檢測結果為:比強24.2gf/tex,絨長29.4mm,麥克降值4.8。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