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要進一步提高棉花產量,僅靠增加單位面積株數很難實現,生產上要在增加密度的同時,改善棉花群體中下部通風透光性差的現象,提高棉花群體中下部的透光率和光合效率。本文通過對不同種植方式棉花群體光合效率和透光率的研究,旨在確定特定區域合理的棉花群體結構,為棉花高產優質栽培提供依據。
一、材料和方法
1.試驗概況
試驗于2002~2003年在石河子大學農學試驗站進行。試驗地肥力中等,前茬棉花,供試棉花品種為中棉所36號,播期為4月29日。
2.試驗設置
棉花種植密度:1.0萬株/667平方米、1.5萬株/667平方米、2.0萬株/667平方米,行距為60+30厘米寬窄行。
打頂處理:各密度分1次打頂(7月10日)、2次打頂(7月10日、25日)、3次打頂(6月25日、7月10日、25日)3個處理(以下打頂方式均用1次、2次、3次表示),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30平方米,南北寬5米,東西長為6米。覆膜栽培,采用先鋪膜后點播的種植方式,生育期保持田間無雜草,其它管理同大田。
打頂順序:1次打頂處理是指7月10日一次性打去所有棉株頂尖。2次打頂處理是指7月10日打去中間兩行棉株頂尖,7月25日打去兩邊棉株頂尖。3次打頂處理是指6月25日打去中間兩行任意1行棉株頂尖,7月10日打去中間另一行棉株頂尖,7月25日打去兩邊行棉株頂尖。
3.測試項目
光合速率測定利用紅外線二氧化碳分析儀分別在棉花始花期、盛鈴期、吐絮期3個時期,每個處理選擇有代表性的3個樣點,于晴天上午12時進行棉花群體光合速率的測定。
透光率測定利用照度計在棉花盛鈴期,每個處理選擇80×90厘米有代表性樣點,于晴天上午12時對9個處理同時測定。每個樣點采用立桿拉線分層測定(每10厘米一個層次),每一層次測17個點,由下而上、由外向內分別進行測定,所得數據均用計算機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種植方式各生育時期光合速率的變化
不同種植方式棉花群體光合速率在初花期以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群體光合速率最高。另外,與同密度下其它兩種打頂方式相比,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群體光合速率最高,其次為1次打頂方式處理的群體光合速率,再次為3次打頂方式處理的群體光合速率。這主要是因為1次打頂和3次打頂所形成的棉花群體葉片分布不合理,出現偏多或偏少的現象,造成棉花群體光合速率的差異。由此可知,初花期群體光合速率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為最高。
不同種植方式棉花群體光合速率,在盛鈴期2次打頂方式高于同密度下其它兩種打頂方式,其中1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群體光合速率顯著高于同密度下其它兩種打頂方式。從整體來看,盛鈴期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較為合理,群體光合速率達到較理想狀態。
不同種植方式棉花群體光合速率在吐絮期表現為,2次打頂方式群體光合速率均顯著高于同密度下其它兩種打頂方式。
3種密度棉花群體始花期、盛鈴期、吐絮期光合速率累積以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值最大,最低為1萬株/667平方米密度3次打頂方式,這主要是因為1萬株/667平方米密度群體植株間競爭較小,其中6月25日打頂的中間1行棉花植株矮小,邊行劣勢達到較大值,光合效率極低,從而造成群體光合速率下降。
2.不同種植方式對群體透光率的影響
不同種植方式棉花群體冠層透光率均表現為:冠層透光率隨冠層高度的下降而降低,40厘米以上冠層棉花植株透光率下降相對緩慢;3種密度中2次打頂方式透光率在40到70厘米冠層變幅較大,透光率較集中,在40厘米以下冠層透光率變幅平緩,特別是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棉花群體透光率變化更符合這一規律,說明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下的棉花群體冠層透光率更為合理。
3.不同種植方式對皮棉產量的影響
棉花產量的高低,決定棉株群體對光能的利用。一個合理的群體,既能充分發揮群體個體最佳生產力,又能發揮群體的增產潛力。密度對棉花果枝數和單株鈴重有顯著影響,而打頂方式的不同使棉花冠層出現層次上的變化,使棉株的透光性受到影響,兩種處理的綜合作用直接影響到棉花最終的產量。
通過對相同密度不同打頂方式棉花產量和不同種植方式棉花小區的皮棉產量的測定,表明3個密度下不同打頂方式的棉花皮棉產量以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的最高,為136.732千克/667平方米。另外,密度從1萬株/667平方米增加到2萬株/667平方米后,隨著密度增加產量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說明中棉所36號通過不同種植方式的處理,在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群體結構較為合理。
三、小結
1.不同種植方式棉花群體在始花期、盛鈴期、吐絮期3個時期的光合速率以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的光合速率最高,可見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的棉花群體具有較大的光合潛力。
2.不同種植方式棉花透光率隨株高的下降而降低,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下的透光率在40到70厘米冠層透光率較集中,在40厘米以下透光率變幅平緩,在生產上盡可能使果枝集中在40厘米以上。
3.不同種植方式的棉花皮棉產量以2萬株/667平方米密度2次打頂方式下的最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