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生產中經常出現大量蕾鈴脫落現象,嚴重影響棉花產量和棉農收益。由于造成蕾鈴脫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對癥施治”才可以有效減少落蕾落鈴,提高產量和效益。
一、品種因素。盲椿象、棉鈴蟲喜歡在多茸毛的棉花品種上產卵,且多茸毛品種使卵的附著力增加,不容易被風吹落和雨水沖掉,所以受害嚴重,造成大量蕾鈴脫落。光滑葉品種比多茸毛品種的蕾鈴受害數可少40.3%。
二、栽培因素。當前,棉花生產中十分突出的問題就是密度過大,易引起蕾鈴大量脫落。同時,密度過大也常常引起病蟲害加重、后期早衰嚴重等連鎖反應。
三、肥料因素。主要是因為施肥不當、缺鉀、缺硼、缺鉬等因素引起。
四、蟲害因素。除了棉鈴蟲造成的落蕾落鈴之外,另有棉椿象、棉小象鼻蟲可以直接危害造成蕾鈴脫落。棉蚜、紅蜘蛛、煙粉虱等間接危害也可因植株營養不良而造成蕾鈴脫落。
五、病害因素。枯、黃萎病和紅葉莖枯病等病害的發生(特別是在高濕的條件下),往往導致蕾鈴大量脫落。
六、化控因素。很多棉農都是等到棉花旺長了才化控,導致棉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果節拉長,株形不理想,蕾鈴脫落嚴重,且誘發早衰(注:一些棉農采用了市場上號稱“八不管”之類的產品,由于縮節安成分偏低,達不到化控效果,造成植株旺長)。
七、氣候因素。干旱、高濕、高溫、光照不足都會導致蕾鈴脫落。
八、生理因素。1.沒有受精。開花時,遇到降雨、高溫、高濕、干旱等不良環境條件,會破壞花粉和受粉、受精過程,使子房不能受精而脫落。2.棉株體內激素的作用。棉鈴內含有脫落酸、乙烯等內源激素,脫落酸在開花后3天的含量大增,到開花后10天達高峰,所以這個時候落鈴最多,此后則顯著減少;乙烯在開花當天及吐絮前1~2天為高峰期,前期往往引起幼鈴脫落,后期則促進棉鈴成熟。
根據以上原因,建議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一、應選用現蕾多、結鈴性強的光滑葉品種,盡量不種植多茸毛品種。
二、盲目地靠加大密度拿產量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根據地力水平和所種品種的特點,做到合理稀植。
三、底肥要根據棉花的需肥特點進行配方施肥。底肥以磷酸二銨配鉀肥為好,有條件的盡量多用有機肥。
四、追肥要以氮肥為主,要“蕾期輕,鈴期重”(鉀肥不足的在蕾期補施,磷肥不足的要在花鈴期補施)。注意,追施氮肥要根據天氣預報而避開降雨和遠離棉株根部,并做到追肥后及時澆水。
五、采用縮節安(助壯素)進行化控,做到“少量多次、輕控勤調”。
六、對病蟲害要勤查細查,在發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治。同時注意,噴藥要選擇下午5時后進行,防止在上午受粉成鈴高峰期因遇藥水,造成花粉粒破裂敗育而影響正常受粉。
七、遇高溫、干旱要及時澆水。
八、在遇到陰雨寡照或高溫干旱等不良氣候條件時,結合治蟲或防病,噴施濃度為0.02毫克/千克的蕓薹素內酯(或0.01%的赤霉素)+0.1%的硼肥+0.1%的25%絡合態高鋅+600倍的40%螯合態高鉀(或用高質量的0.5%的磷酸二氫鉀),可明顯減少蕾鈴脫落,顯著提高產量。
九、在盛花期和花鈴期,用20%寶贏(苯肽胺酸)300~400倍液各噴施1次,可起到良好的保蕾保鈴的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