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系統調控是實現棉花“早、密、矮”栽培的重要保證,是棉花栽培技術較難把握而技術含量又較高的綜合增產措施。科學地促控、塑造合理株型、田間群體結構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內容。認真抓好棉花系統調控技術,防止棉花“高、大、空”,實施好以“控群體、壯個體”為中心的“早、密、矮”技術路線,是棉花高產栽培的關鍵。
一、棉花系統調控的意義
棉花的生長發育進程、長勢長相和成熟早晚受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土壤質地、肥力、灌水、化調等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多項技術措施的應用和協調配合。其中一項掌握不好就會影響整個調控目標的實現。要達到最佳的調控目標,必須從影響棉花發育整個系統的相關環節綜合考慮,進行系統調節和控制。其中,棉花生長勢的監測是前提,水控是基礎,肥控要平衡,化控是關鍵,其它措施為補充。
二、確定合理的調控目標
1.高產棉花的理想株型結構
其群體株型結構形態特點是:棉株較矮,果枝較短,葉片較小且厚,鈴較大,葉比重高。具體指標要求為:株高以55~60厘米為好,低于55厘米為生長不足型,后期易早衰;高于70厘米為旺長型,不容易奪高產。不同的密度可在控制范圍內調整,節間、主莖各節間長度應由下而上逐漸加長,全株主莖節間長度平均以5厘米為宜,其中1~4節平均長度小于3厘米,5~8節平均長度4.5厘米左右,8~10節平均長度5厘米左右。因此,苗期、始蕾、盛蕾及初花期的化控和水肥調控至關重要。
2.不同階段的控制目標
寬膜棉在現蕾期至盛蕾期、初花期生長速度較窄膜明顯加快,特別是現蕾期至初花期是生長高峰期,應加強對植株的控制。以新陸早13號為例,苗期主莖日生長量0.3~0.4厘米,蕾期主莖日生長量為1.0~1.4厘米,初花期為0.5~2厘米。
三、棉花系統調控技術措施
1.做好縮節胺系列化調
苗期適當早調可實現壯苗早發,防止基部節間拉長,促進根系發育和早現蕾。棉花1~2葉期,每667平方米施縮節胺0.3~0.5克,5葉期施縮節胺0.5~0.8克;7~8葉現蕾期施縮節胺1~1.5克;10~11葉盛蕾期施縮節胺1.5~2克;13~15葉期施縮節胺2~2.5克;盛花期施縮節胺3.5~4克;打頂后5~7天施縮節胺6~8克。
①全程分段化調,適量輕調、勤調。縮節胺對棉花的有效控制期為10~15天,化調的時間決定控制部位,化調的劑量決定控制強度,每次化調可控制1~2臺果枝和主莖節間長度。要塑造合理的株型,保持棉花全生育期的穩健生長,必須分階段全程輕調、勤調。
②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縮節胺化調要根據不同品種、土質、肥力、長勢、發育進程、密度、氣候等。因素綜合考慮,靈活掌握,要與灌水、施肥相結合,點片與全面相結合,控旺不控弱,控高不控低。出現33~35℃持續高溫天氣,應當慎重化調。
③加強監測,做好落實。在棉花各生育階段,要定點、定期調查棉花生長勢的變化趨勢,在有代表性的棉田取2~3個點,每點取10株(長勢均勻一致),調查日生長量和紅莖比變化情況,為化調提供科學的依據。化調要保證及時、量準、噴霧均勻,定向噴施在主要部位。
④施用縮節胺應注意的問題。施藥與澆水間隔時間:縮節胺在噴施3天以后,主莖日生長量開始下降,10~15天是藥效發揮最大時期,噴縮節胺第二天就灌水,起不到作用,應在澆水前3~4天噴施才能發揮縮節胺的藥效。葉背噴施容易附著在葉背面,不易揮發,棉株對藥液的吸收更充分,利用率更高。打頂后5~7天頂部果枝長出來,再噴縮節胺,有利于提高頂部果枝的成鈴率。縮節胺的含量以98%為準,使用96%縮節胺用量加倍。
2.抓好水控技術
適當晚灌頭水。頭水早晚對棉花發育和產量影響很大,頭水偏早造成旺長,適當推遲頭水,有利于促進棉花扎根和提高抗旱能力,實現穩長,早現蕾、早開花、早成熟。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對弱苗可提前進水促苗旺長,提早揭膜和開溝,促弱控旺,以水調節。
3.抓好施肥措施
施肥總量要平衡,盲目加大肥料的投入,不但造成成本增加和浪費,還引起棉花旺長。根據測土施肥、土壤的供肥能力和產量水平合理施肥。要因地制宜,看苗施肥,棉花在盛蕾期、初花期生長勢較強,對長勢旺的棉田,水前開溝,不施肥或少施肥;長勢弱的棉田要早施肥、早灌水;正常棉田重施花鈴肥,保持棉花穩長、不早衰。
4.做好人工整枝工作
及時打頂,并做好抹油條、打邊心、摘除無效花蕾和推株并壟等工作,對密度大、長勢旺棉田通過整枝,可改善田間透光條件。調節養分積累,減少蕾鈴脫落,增鈴增重促早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