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化控就是運用化學調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的群體。
1.化控地位及作用
棉花是典型的喜光作物,冀東早熟棉區棉花高產、早熟、優質需要通過合理密植來實現,但合理密植必然會加劇中后期個體與群體之間在空間和光能利用上的矛盾。因此,棉花化控就成為合理密植的重要配套措施,也是促早抗逆尤其是簡化栽培技術體系的核心內容。
目前縮節胺在棉花化控中的應用是最廣泛,效果也比較理想。它可降低棉花株高,減少果枝數,促進光合作用向生殖生長轉移,減少棉鈴脫落(營養不良而引起的生理脫落),增加成鈴數,協調個體發育和群體發育的矛盾,提高群體光合利用率。另外能降低害蟲發生,一是為噴藥治蟲作業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提高抗蟲基因的表達能力,因為有實驗證明,生長率與抗性基因表達量呈負相關。
2.化控目標
要實現棉花優質、高產,就必須建立高光能利用率群體。同步栽培理論認為:最佳成鈴部位與最佳成鈴期(富溫期)同步,增結12節位內圍優質大鈴,以最大限度發揮群體的增產潛力。因此其管理目標就是“最佳成鈴部位與最佳成鈴期同步”。適當提前播種期,合理加大種植密度,肥水調控等田間管理均是以此為目標,化控也如此。其他以“減少伏前桃,增加伏桃,控制秋桃”為目標的栽培管理,以“三高同步(葉片高光效能期、棉鈴增長高峰期、當地光、熱等資源高能期相吻合)”為目標的栽培管理,它們化控目標也雷同。
3.化控原則
3.1根據抗蟲棉“前弱后旺”特點和我區的土壤、氣候特點,適于“前提、中控、后防衰”的原則。在苗期施用促進生長的調節劑,如華孚、綠風95等;蕾期、花鈴期用縮節胺調控;進入吐絮期后,根系吸收功能減退,承載量大,若有早衰跡象:可用15%尿素水配合1%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
3.2使用縮節胺化控的原則
①先輕后重,寧輕勿重,少量多次的原則。掌握主動穩妥,避免瘋長及僵苗。這一原則應引起注意,因為我區棉農一般打縮節胺較晚,進入初花期或發現徒長后才開始化控。②五看(看天、看地、看苗、看品種、看密度)原則,綜合考慮,靈活掌握化調時間與數量。根據天氣、地力和棉花長勢合理化控,弱苗促,旺苗控,一般棉花促控并重,遇到旱情要慎重。準確判斷棉苗生長狀態也很重要。如,2004年6、7月份雨水大而集中,當時棉花盡管表面上葉片都發黃,但是生長處于兩種狀態,一種是澇漬水控型,另一種是多雨水發型。對于前者應立即停止化控,對后者則搶時間化控。棉花品種(系)間對縮節胺敏感反應程度不一樣。如SGK321特等品、普通型屬不敏感,優等品則屬于敏感性。不同品種在各生育階段長勢也不一樣,有的品種全生育期生長勢弱;有的品種全生育期生長勢強;有的品種前期長勢弱,后期長勢強;有的品種前期長勢強,后期早衰等類型,這就需要認真閱讀品種簡介,詳細了解品種的特征特性,以便于靈活化控。③與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相結合的原則。
高產是多種因素協調一致的結果。化控必須與其他栽培措施項結合。比如:對于棉株密度較高的田塊早化控的同時必須配合早打頂;對于盛蕾期的過旺苗化控一時難以見效時,采取將棉株用腳踩歪,隔幾天踩向另一邊的措施等等。
4.縮節胺化控的基本模式
以本地土壤、密度5000株/667平方米、肥力中上等地塊為例,基本分4次施用縮節胺。
4.1蕾期(6月20~25日)微調:667平方米用0.51克對水20千克,有利于控上促下,穩長增蕾。
4.2初花期(7月5~10日):667平方米用1.51克對水30千克,可以防旺增鈴。
4.3花鈴期(棉花打頂后一周即7月25日左右)重控:667平方米用34克對水30千克,重點噴株冠、果節頂部,以利于塑造良好株型。
4.48月上中旬若有“跑高”現象,可重控:667平方米用34克封頂,以利于控晚蕾,縮短上部果節,防止無效果節增多,贅芽叢生。
以上模式,可作參考。生產過程中,應根據使用原則和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5.與化控有關的幾個問題
5.1采用二次稀釋法,尤其在盛蕾期化控微調時,能較準確把握縮節胺的實際用量。二次稀釋法:將固體縮節胺10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稀釋成100倍母液,即10毫升母液中含縮節胺0.1克。使用時用吸管加入噴霧器中。
5.2縮節胺必須是正規廠家產品,以免錯過化控時機。
5.3上午露水干后進行噴施,并要注意天氣變化。
54前期噴縮節胺,噴大不噴小,噴高不噴矮,噴旺不噴弱,噴主莖頂部和果枝梢部。
5.5若用藥過量,使棉株生長緩慢,上部果枝伸不出,株型過分緊湊矮化,花蕾脫落率高,可噴(30~50)×10E-6的赤霉素或加強澆水施肥,可緩解或解除藥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