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育苗移栽技術在21團已進行了兩年的試驗與示范,并有了重大的突破。實施育苗移栽可有效地避開早春時節頻繁的自然災害,利用雜交棉品種,可使棉花生育進程提前,延長有效結鈴,發揮單株的個體優勢,增加產量。
一、大棚育苗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
1.溫度控制
大棚育苗過程中,應掌握適宜的溫度控制,如溫度控制不當,會造成出苗不齊、出苗后大小苗差異顯著等現象。出苗期相對其它時期溫度要高一些,夜間最低溫度17℃,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35℃,棉花第1片真葉出葉速度較慢,保持夜間15℃,白天30℃左右。8~10天第1片真葉即可展開,隨后進入溫度控制階段,最高溫度不超過25℃,以防節間過于拉長。移栽前半月進入煉苗期,此期棚內溫度應與棚外基本保持一致,夜間降溫過大時,應注意蓋棚膜,防止棉苗遭受冷害。
2.濕度控制
大棚育苗,溫度和濕度不當是導致高腳苗發生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誘發病害的因素。濕度過低則會使棉苗萎蔫,生長停止;濕度過大,徒長嚴重,形成旺苗。適宜的濕度是要保證穴盤內營養土的濕潤,白天溫度過高時要適當降溫降濕,早晨10時將棉簾揭起,掌握好放風時間,保證棚內相對濕度保持在60%~65%之間,煉苗期相對濕度掌握在40%左右。移栽前,濕度基本與外界環境一致,但由于棉苗生長在穴盤內,蒸發量較大,基質含水量不能滿足棉苗生長,及時噴水補水,避免因干旱而發生早衰。
3.化學調控
棉花大棚育苗,由于大棚內高溫、高濕條件使棉花植株對縮節胺的敏感度降低,當30%棉苗出苗后進行第1遍化調,用量按15千克水加0.2克縮節胺,每隔1天噴1次,連續3次,可有效地控制棉苗子葉節的高度,子葉節最終控制在5~8厘米,其效力可持續調控到棉花第1片真葉展平,對其它時期的節間調控措施主要通過降低棚內溫濕度,采取溫控、水控相結合的辦法為主,化調為輔,培育壯苗。
4.施肥比例
棉花對磷的需肥臨界期在苗期,基質配比以磷~肥為主,海平方米基質加三料2千克、二銨1千克、磷酸二氫鉀1千克,進入苗期后,由于基質中的氮、磷、鉀的含量比較少,加上每次噴水的流失,棉苗的養分得不到保障,所以從子葉展平開始,以后每次噴水,都按每立方米水加入滴灌專用肥0.1千克、磷酸二氫鉀0.1千克,大棚內應避免噴施尿素,以防棉苗過嫩,節間過于拉長,同時將沼液稀釋20~30倍,也可將棉餅用沼液發酵到無味時取清液使用,以補充微肥。
5.病害防治
為防止種子高溫高濕條件下出現爛種現象,用百菌清或多菌靈800~1000倍液浸盤,2~3葉期,棉苗易感猝倒病,用百菌清800倍液和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交替噴施,同時加大通風量,降低濕度,可有效控制病情。
二、移栽過程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
1.棉種質量
由于育苗過程中,種子未精選、苗期管理不當等因素,棉苗弱,抗逆性差。移栽試驗表明,壯苗移栽后,發根快,緩苗期短,一般為5~7天,而弱苗一般都超過10~15天,因此,培育壯苗,提高棉苗素質,選好棉種很重要。
2.移栽時間
適期移栽是防止棉苗僵苗遲發、緩苗期延長的重要措施。試驗表明,5厘米地溫大于17℃時移栽,棉苗扎根快,緩苗期短,棉苗長勢良好。
3.移栽質量
目前,主要采取人工移栽,在移栽時土壤粗糙、挖穴淺、穴內有干坷拉、棉苗放置不正、培土不實等易造成棉苗與大田土壤結合不良,形成僵苗。移栽時穴孔深度在10~12厘米,子葉節入土3~5厘米,最終子葉節留在地表3厘米即可,根據墑情和溫度適當滴水。移栽后一周可人工培土,覆土按實,以增強棉苗的抗倒伏能力。
4.滴水量
棉苗移栽時,因溫度低、土壤板結造成移栽后棉苗根不扎,形成僵苗。因此,棉苗移栽后,嚴格掌握滴水次數和滴水量,第1遍滴水25立方米/667平方米,第2遍滴水10立方米/667平方米,增加地溫,縮短緩苗期。
5.施肥量
育苗時期施肥不足,苗床不肥,棉苗因缺肥長勢弱,抗御外界條件的能力差,移栽后遇不良環境等因素,常導致緩苗期延長。移栽前2~3天應在苗床噴施1次2%尿素溶液或600~800倍磷酸二氫鉀溶液,以補充棉苗體內養分,移栽后667平方米隨水滴施尿素2千克、硫酸鋅2千克,以利于棉苗早發。
6.大田管理
進行中耕培土和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措施,塑造理想株形,搭好豐產骨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