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該品種于1999年5月通過全國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特征特性該雜交種集高產、優質、抗蟲和簡化制種于一體。出苗快、苗壯、早發、生長勢較強,蕾鈴期生長穩健,豐產潛力大,綜合性狀好。株高100cm左右,株型塔型,葉片較大,葉色較深。結鈴性好,鈴重5.5克,鈴尖圓型,吐絮暢而集中。高抗棉鈴蟲和紅鈴蟲,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生育期130天左右,屬中熟偏早品種。品質和產量水平纖維品質較大;跨長29.9mm,比強度22.1VN/tex,麥克隆值4.4,符合紡織工業用棉需求。在全國抗蟲棉區試5省37個試點中,兩年平均皮棉產量比對照(南方泗棉3號、北方中棉所19)增產13.9%,居第一位;在黃河流域(魯、豫)13個試點,兩年平均皮棉單產較對照(中棉所19)增產60.52%,居8個參試品種(系)第1位;在長江流域棉區(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24個試點。兩年平均皮棉畝產比對照(泗棉3號)增產7.5%,居第二位。一般皮棉單產1200公斤/公頃左右。栽培技術要點1、種植密度。密度不宜過大,一般以2000―2200株/畝為宜,采用地膜覆蓋或營養缽育苗。2、水肥管理。施足底肥,重施蕾花肥,后期視長勢情況追肥;遇旱及時澆水。3、田間管理。適當應用生長調節劑,實現系統化控,整枝需及時且徹底,摘去下部1―2果枝的早蕾,防止爛鈴。4、病蟲害防治。二代棉鈴蟲一般不防治,三、四代棉鈴蟲適當防治。適宜推廣地區黃河、長江流域棉區均可種植,黃河流域表現更為突出。品種持有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研究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