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枯萎病、黃萎病在防治上應采用保護無病區,消滅零星病區,控制輕病區,改造重病區的策略,貫徹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危害。(一)保護無病區1實現嚴格檢疫制度,杜絕病害從各種途徑傳入。包括嚴格禁止從病區調種,不從病區調運棉籽餅(冷榨)。在此項措施中,特別注意做產地檢疫,確保種子不帶菌。2 選用無病種子并進行種子消毒。濃硫酸脫絨,抗菌劑“402”2000倍熱液悶浸,用0.3%多菌靈膠懸劑浸種10-14小時,即可達到完全消毒。包衣種子由于包衣劑中含有多種殺菌藥劑及農藥,也可有效的殺死病源菌,預防病害大發生。(二)消滅零星病區新發病區應先在發病盛期普查,插桿標記,于收獲后或生長季節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方法是:單株病點一米見方四周培土,用50%的棉隆可濕性粉劑140克加水45公斤稀釋后澆灌,藥劑滲下后再蓋一層表土。結合灌溉可摻入高錳酸鉀等藥劑,對殺滅病菌有一定的效果注意問題:對病株要拔除燒掉。(三)控制輕病區(病株率在5%以下,并有多個小發病中心,平均每畝不超過200株)輕病區應以輪作為主,采用棉花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4年(也可與其它經濟作物輪作)。都可以有效壓低土壤菌源,起到防病效果。尤其提倡水稻輪作,防病效果明顯。在輪作基礎上,同時采用抗病良種,施凈肥,清除病殘株等措施,不使病原菌擴展蔓延。(四)改造重病區重病區發病點多,較普遍。應采用種植抗病品種為主的措施。1 種植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病奪高產的根本途徑。中植棉2號、農大156、冀豐106、冀雜566、冀1286等抗性比較好2、加強田間管理加強田間管理目的有兩個,即減少病菌傳播和提高植株抗性。具體做法:一是冬閑時期及時清除棉花地的棉柴、雜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殘枝葉,防止病菌傳播;二是秋耕深翻,把表層病菌翻到深層,病殘體深埋地下,發酵分解,減輕發病。三是加強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尤其雨后及時中耕松土,散墑降濕,可降低病害發生。四是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實行氮磷鉀配方施肥,增強棉花抗病能力,減輕危害。同時根據棉花長勢,進行葉面噴肥,尤其避免后期出現脫肥現象;五是合理密植,嚴格防止棉株過密,影響通風透光,并及時整枝、化控,提高棉株抗逆性;六是拔除病株清除病殘對病株殘體,帶到田外燒掉,不要作積肥材料。3 藥劑防治枯萎病的高發期是在棉花現蕾前后,一般在6月中下旬,若此時降雨量大,有利于枯萎病的大面積流行,因此在6月上旬就應該用藥防治。黃萎病的高發期是在棉花花鈴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此在7月中旬(若之前有大雨,雨后應立即進行防治)就應該用藥防治。一般藥劑有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克黃枯、枯黃基因素、棉花三清等,并加營養調節劑如:磷酸二氫鉀、硼鋅肥、天豐素、魚蛋白等,每次噴藥間隔5-7天,連噴2-3遍,可有效預防兩種病害的發生流行。重病地塊用菌絕灌根或用12.5%速效治萎靈兌水50倍,穴施,苗期或發病初期灌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