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含義
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是指在甘蔗生產全過程中所采用的機械化作業技術。它包括耕整地機械化技術、開行機械化技術、種植(施肥)機械化技術、中耕機械化技術、植保機械化技術、灌溉機械化技術、收獲機械化技術、裝載運輸機械化技術、破壟平茬機械化技術、蔗葉粉碎還田機械化技術。
§2推廣“雙高”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的意義
農業機械具有高效的特點,與傳統人畜力作業方式相比,機械作業可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物單產,降低生產成本。目前我區甘蔗生產機械化還處于發展初期,甘蔗生產主要依靠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勞動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甘蔗單產低。落后的生產方式制約了甘蔗生產的發展和蔗糖業成本的降低。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甘蔗單產、增強蔗糖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措施。據有關部門和單位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實施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甘蔗增產率達31%,每畝增收230元;實施中耕機械化技術可提高生產效率32倍以上,作業成本減少25元/畝,肥料利用率提高15%;連續3年實施蔗葉粉碎還田機械化技術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從原來的1.5%提高到2.7%,可增產7%~10%。廣西已確立為全國“雙高”甘蔗優勢產區,發展“雙高”甘蔗生產,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甘蔗單產和含糖份,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在“雙高”甘蔗生產中推廣應用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具有現實和重要意義,發展甘蔗生產機械化勢在必行。
§3“雙高”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主要內容介紹
一、耕整地機械化技術
耕整地機械化技術包括耕地機械化技術和整地機械化技術。
(一)耕地機械化技術
1、技術內容及其作用
耕地機械化技術是采用拖拉機配套鏵式犁等機具進行耕翻、疏松土壤作業的技術。深耕深松是旱作農業生產中的一項重要耕作技術,在“雙高”甘蔗生產中,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對提高甘蔗單產具有明顯作用。
深耕加深耕層,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孔隙度,以增強雨水入滲速度和數量,避免產生地面徑流,打破犁底層,熟化土壤,創造一個深厚的耕作層,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同時清理田間殘茬雜草,掩埋肥料,消滅寄生在土壤或殘茬上的病蟲害。深耕起到了翻轉土層、疏松耕層、改善深層土壤物理性狀的作用。
深松起到疏松土層而不翻轉土層的作用:深耕犁在土層下犁過,撬松土壤,打破犁底層,增強雨水入滲速度和數量,能避免翻耕土壤過程中水分散失,但不能翻埋肥料、雜草、秸稈,不利于減少病蟲害。
傳統甘蔗生產方式依靠人畜力作業,其耕層通常只能達到10~15cm,這樣的耕層深度存在犁底層淺而硬、地表徑流嚴重、土壤蓄水保墑透氣能力差的缺陷,限制了甘蔗根系的營養吸收面,甘蔗抗旱能力弱,根系難以深扎,易被風吹倒,產量難以提高。適當采用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為甘蔗生長創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氣的土壤條件,有利于甘蔗根系的發育和吸收較多的養份和水份,提高抗旱、抗倒伏能力,達到提高甘蔗單產的目的。
2、技術規范和實施要點
(1)技術規范
深耕深度30~35cm,立垡率≤3%,回垡率≤3%,不漏耕不重耕,耕深一致,深松深度40~50cm。
(2)實施要點
深耕:
①因土深耕。耕作層比較淺,或土質比較粘重的土壤,要加深其耕層,發揮深耕增產作用更顯著。
②逐年深耕。深耕可以提高土壤貯水能力,但深耕不當常造成減產,主要是生土被翻耕至表土,降低了耕作層的肥力。因此,要逐年深耕,每年加深2~3cm,土壤肥力高的可深耕一些。
③增施肥料。深耕可以提高土壤保肥力,但對土層養份增加很少,甚至下降,所以深耕應配合增施肥料,否則達不到預期目的。
④提早深耕。土質粘重的蔗地,宜在植蔗前數月深耕。使翻耕起來的生土能充分風化而改良其物理性,深耕后最好種植一造綠肥。
深松:
①土層深厚肥沃,深松效果好。
②土層深厚,土質粘重,深松可以改良土壤結構,但在雨水較多季節,土壤下沉快、效果不大,應增施有機肥。
③土層蔬松的砂壤土、礫土等,深松效果也不好。
④土層淺,土壤肥力低的蔗地,深松宜淺一些,關鍵是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⑤土壤自然回實,一般兩年深松一次即可。§1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含義
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是指在甘蔗生產全過程中所采用的機械化作業技術。它包括耕整地機械化技術、開行機械化技術、種植(施肥)機械化技術、中耕機械化技術、植保機械化技術、灌溉機械化技術、收獲機械化技術、裝載運輸機械化技術、破壟平茬機械化技術、蔗葉粉碎還田機械化技術。
§2推廣“雙高”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的意義
農業機械具有高效的特點,與傳統人畜力作業方式相比,機械作業可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物單產,降低生產成本。目前我區甘蔗生產機械化還處于發展初期,甘蔗生產主要依靠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勞動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甘蔗單產低。落后的生產方式制約了甘蔗生產的發展和蔗糖業成本的降低。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甘蔗單產、增強蔗糖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措施。據有關部門和單位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實施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甘蔗增產率達31%,每畝增收230元;實施中耕機械化技術可提高生產效率32倍以上,作業成本減少25元/畝,肥料利用率提高15%;連續3年實施蔗葉粉碎還田機械化技術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從原來的1.5%提高到2.7%,可增產7%~10%。廣西已確立為全國“雙高”甘蔗優勢產區,發展“雙高”甘蔗生產,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甘蔗單產和含糖份,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在“雙高”甘蔗生產中推廣應用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具有現實和重要意義,發展甘蔗生產機械化勢在必行。
§3“雙高”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主要內容介紹
一、耕整地機械化技術
耕整地機械化技術包括耕地機械化技術和整地機械化技術。
(一)耕地機械化技術
1、技術內容及其作用
耕地機械化技術是采用拖拉機配套鏵式犁等機具進行耕翻、疏松土壤作業的技術。深耕深松是旱作農業生產中的一項重要耕作技術,在“雙高”甘蔗生產中,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對提高甘蔗單產具有明顯作用。
深耕加深耕層,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孔隙度,以增強雨水入滲速度和數量,避免產生地面徑流,打破犁底層,熟化土壤,創造一個深厚的耕作層,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同時清理田間殘茬雜草,掩埋肥料,消滅寄生在土壤或殘茬上的病蟲害。深耕起到了翻轉土層、疏松耕層、改善深層土壤物理性狀的作用。
深松起到疏松土層而不翻轉土層的作用:深耕犁在土層下犁過,撬松土壤,打破犁底層,增強雨水入滲速度和數量,能避免翻耕土壤過程中水分散失,但不能翻埋肥料、雜草、秸稈,不利于減少病蟲害。
傳統甘蔗生產方式依靠人畜力作業,其耕層通常只能達到10~15cm,這樣的耕層深度存在犁底層淺而硬、地表徑流嚴重、土壤蓄水保墑透氣能力差的缺陷,限制了甘蔗根系的營養吸收面,甘蔗抗旱能力弱,根系難以深扎,易被風吹倒,產量難以提高。適當采用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為甘蔗生長創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氣的土壤條件,有利于甘蔗根系的發育和吸收較多的養份和水份,提高抗旱、抗倒伏能力,達到提高甘蔗單產的目的。
2、技術規范和實施要點
(1)技術規范
深耕深度30~35cm,立垡率≤3%,回垡率≤3%,不漏耕不重耕,耕深一致,深松深度40~50cm。
(2)實施要點
深耕:
①因土深耕。耕作層比較淺,或土質比較粘重的土壤,要加深其耕層,發揮深耕增產作用更顯著。
②逐年深耕。深耕可以提高土壤貯水能力,但深耕不當常造成減產,主要是生土被翻耕至表土,降低了耕作層的肥力。因此,要逐年深耕,每年加深2~3cm,土壤肥力高的可深耕一些。
③增施肥料。深耕可以提高土壤保肥力,但對土層養份增加很少,甚至下降,所以深耕應配合增施肥料,否則達不到預期目的。
④提早深耕。土質粘重的蔗地,宜在植蔗前數月深耕。使翻耕起來的生土能充分風化而改良其物理性,深耕后最好種植一造綠肥。
深松:
①土層深厚肥沃,深松效果好。
②土層深厚,土質粘重,深松可以改良土壤結構,但在雨水較多季節,土壤下沉快、效果不大,應增施有機肥。
③土層蔬松的砂壤土、礫土等,深松效果也不好。
④土層淺,土壤肥力低的蔗地,深松宜淺一些,關鍵是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⑤土壤自然回實,一般兩年深松一次即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