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甘蔗起源于熱帶、亞熱帶雨林地區,其生態環境決定了甘蔗喜好高溫高濕的自然氣候。建國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種蔗區域一直限于長江以南,故有“甘蔗不過江”之說.隨著近幾年的南涼北熱的氣候逆差,南蔗北移、南桔北種相繼成功。但如在北方旱區栽種甘蔗,在溫度、濕度、光照、空氣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如何利用北方變暖的物侯條件和先進的農業技術改善環境條件,地處太行山東麓行唐丘陵半山區的圓夢園(原李陽關科技園)通過雙覆膜試種日本蜜蔗,對開發北方旱區甘蔗生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技術探索。他們創造的雙覆膜種蔗新技術,最大限度的滿足了甘蔗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生態條件,為甘蔗落戶北方旱區創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高效種蔗新途徑。該項技術適用于各類型土壤:紅土、黃土、沙土、旱地和水田等等。也適用于各種間作套種栽培模式,如瓜蔗套種、蒜蔗套種、土豆甘蔗間作等。他們的具體做法是:運用綜合技術措施,創造下覆地膜保溫、保濕、保肥。上蓋棚膜增溫、增濕、保苗的人工小氣候和良好的土壤環境,使種莖早萌芽、早發株、早分蘗、延長甘蔗的有效生長期。提高產量、提早成熟,從而獲得高產、優質和高效益。
一、引水造墑,精細整地。儲備廢料,提早備耕,適時下種,最晚不得遲于4月中下旬。耕地深度約30cm,小大垅栽幅為60×80cm。土壤濕度是北方種蔗成敗的關鍵。要求底墑充足,土壤含水量40%。即用手抓成團。因種莖在失墑缺水的環境中很難生根發芽。下種時最好用濕土雜肥蓋種,而后再覆土6-8cm。有條件的可進行瓜蔗或蒜蔗套種,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如在水源十分貧乏的坡崗地、河灘地、或丘陵地種蔗,可先開購下種,待下雨后在加蓋雙覆膜。
二、嚴格進行種莖消毒。實施覆膜后種莖處于高溫高濕、水足肥多、膜內透氣性下降的條件下萌芽生根,容易發生風梨病。應配施2%的石灰水浸種18小時,再用0.2%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藥液消毒后下種。北方旱地種蔗密度應比南方低一倍,一般每畝2300株為宜。
三、積極采用化除技術。既能節省大量人工,又能保障蔗苗快速生長。如不進行化學除草,膜內雜草叢生,比露天雜草還要多,與蔗苗爭光、爭肥、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四、科學促肥,肥位合理。甘蔗屬喜磷偏鉀的四碳植物。有條件的每畝可施優質雞糞1T(噸)磷酸二銨50kg,棉籽餅肥10kg,硫酸鉀和尿素各50kg。如肥量較足,可將70%的肥料混撒大田,只留30%磷鉀肥和少量尿素勻施種溝,然后用犁來回犁兩遍,待肥土充分混合后再下種,以減少肥害。
五、把好壓膜質量關。下種時結合給種莖蓋土,隨整溝隨蓋地膜,要求拉緊平貼地面,地膜兩邊用泥土壓實封嚴。而后,再插竹條起拱,繼覆棚膜,依次往復進行。為防止大風揭膜,棚膜兩邊應加大封土的厚度和力度。
據大田觀察證實:旱地雙覆膜種蔗,不僅能有效的促進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的活動及土壤的理化性狀,顯著提高其發芽率,分蘗率和幼苗素質。而且為大田有效莖和單莖重的顯著增加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延長了甘蔗在北方的生長時間,提高了光合作用和葉面指數,促進了光合產物的轉換和干物質的積累.從而實現了產量和含糖量的雙向增加。他們在實踐中還發現:應用雙覆膜(40-50天)齊苗后再揭棚膜最合算。此時,若能小心揭膜,回收的棚膜再來年可重新使用,既可最大限度地將低生產成本,提高覆膜使用率,又能夠擴大栽蔗面積?芍^一舉多得,低值高效綜上所述,雙覆膜種蔗對發展北方旱區農業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應和市場前景,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值得大力推廣使用。盡管北方旱區種蔗目前還處于初始發展階段,但隨著良種的引進馴化和綜合配套技術的逐步成熟完善,相信雙覆膜種蔗終將成為我國北方旱區農民發展高效種植的一項熱門技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