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中黃36-
審定編號:國審豆2006001。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遺-2×Hobbit。
特征特性:該品種平均生育期102天,株高76.6厘米,有效分枝0.6個,單株有效莢數42.7個,單株粒數93.3個,單株粒重15.1克,百粒重16.5克。卵圓葉,白花,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種皮黃色,黃臍,圓粒。2004年經接種鑒定,表現為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株系,中感大豆胞囊線蟲病4號生理小種。平均粗蛋白質含量39.32%,粗脂肪含量23.11%。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194.6千克,比對照早熟18增產12.7%(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667平方米產199.6千克,比對照冀豆12增產3.1%(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197.1千克。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210.9千克,比對照冀豆12增產1.8%。
栽培技術要點:選用子粒飽滿,無蟲蝕粒,大小整齊的種子,于6月上、中旬播種每667平方米保苗1.5萬~1.8萬株,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000~3000千克,最好在前茬施入或播前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0~15千克和硫酸鉀5千克。花莢期追肥澆水,保花保莢,加強中耕防草荒。
適宜區域:該品種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及山東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中黃35-
審定編號:國審豆2006002。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P1486355×鄭8431)×鄭6062。
特征特性:該品種平均生育期102天,株高78.0厘米,有效分枝0.9個,底莢高度8.7厘米,單株有效莢數45.3個,單株粒數108.4粒,單株粒重18.4克,百粒重17.0克。卵圓葉,白花,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種皮黃色,黃臍,圓粒。經接種鑒定,表現為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和SC7株系。平均粗蛋白質含量38.86%,粗脂肪含量23.45%。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206.0千克,比對照早熟18增產19.3%(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667平方米產204.3千克,比對照冀豆12增產5.6%(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205.1千克。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219.1千克,比對照冀豆12增產5.8%。
栽培技術要點:播種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千克,播種時施磷鉀肥作種肥。每667平方米播種量4~5千克,每667平方米保苗1.2萬~1.6萬株。分枝期、花莢期和鼓粒期要注意防旱。
適宜區域:該品種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及山東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中黃37-
審定編號:國審豆2006003。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95B020×早熟18。
特征特性:該品種平均生育期110天,株高83.8厘米,有效分枝2.1個,單株有效莢數37.0個,單株粒數82.8粒,單株粒重20.3克,百粒重27.3克。卵圓葉,白花,灰毛,亞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種皮黃色,微光,褐臍,子粒橢圓形。經接種鑒定,表現為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SC8、SC11、SC13株系,中感孢囊線蟲1號生理小種。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3.87%,粗脂肪含量19.67%。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平均每667平方米產206.7千克,比對照早熟18增產19.7%(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667平方米產218.7千克,比對照冀豆12增產13.0%(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212.7千克。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214.8千克,比對照冀豆12增產3.8%。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每667平方米保苗1.3萬~1.5萬株。適宜播期為6月上、中旬,苗期注意蹲苗,開花初期和鼓粒期注意防旱,封壟前中耕2~3次。
適宜區域:該品種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及山東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