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了探索高效種植模式,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泰興市摸索出了一套“食莢甜豌豆-夏大豆-蕎麥”的高效栽培模式,根據近兩年的實踐經驗,正常年份的食莢甜豌豆、夏大豆、蕎麥每公頃產量分別為11250、1800、1500kg,單價分別為2.4、4、4.6元/kg,每公頃產值分別達到27000、7200、6900元,年總產值41100元,扣除農資成本,每公頃純經濟效益在30000元以上,遠遠高于稻一麥兩熟的效益。現將該模式的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食莢甜豌豆的栽培技術
1.1品種選擇選用適應性廣、抗病能力強的優良品種奇珍76。
1.2適期播種泰興地區露地最佳播種期為11月5日。種植規格宜采用寬窄行栽培,寬行85-90cm,窄行65-70cm,穴距25-30cm,每穴3-4粒,播深4-6cm,每公頃基本苗15萬株左右。
1.3 搭架引蔓當株高25-30cm時,用蘆竹或青竹及時在窄行上搭架,棚架高180-200cm,株高達到45cm以上時人工引蔓綁縛上架。
1.4肥水管理播前結合耕翻,施腐熟的農家肥45000-60000kg/h2,高效三元復合肥225kg/hm2作基肥。冬前視田間長勢,用腐熟人畜糞15000-22500kg/hm2加尿素30-45kg/hm2離根澆施,進行促黃補瘦。立春返青期用高效復合肥150kg/hm2、尿素90-120kg/hm2。在離株8cm左右處深施,促進花莢生長。采摘開始后,每隔1周用葉面肥(惠滿豐)噴施1次,可有效促進花蕾發育,增加化莢數,防止早衰。
1.5病蟲草害防治 常見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霜霉病。白粉病在發病初期用2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施防治。褐斑病和霜霉病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1:2:20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潛葉蠅等,用敵殺死2000-3000倍液防治即可。田間雜草一般人工拔除。
1.6適時采摘 根據采摘標準和田間長相,當嫩莢充分長大、籽粒還未飽滿時開始采收,一般在5月20日前采摘結束。
2夏大豆栽培技術
2.1品種選擇 選用6月白、華豆一號等早熟品種。
2.2適時播種 在前茬離田前10-15d進行套作,采用穴播,行距35-40cm、株距15-20cm,每穴2-3粒,密度為每公頃15萬-22.5萬株。
2.3肥水運籌 前茬離田后,及時施用腐熟灰糞2.25萬kg/hm2、高效復合肥200kg/hm2作為基肥。花莢期視田間長勢,施復合肥75-150kg/hm2,鼓粒期噴施磷酸二氫鉀2.25kg/hm2。以減少落花落莢。
2.4中耕除草 前茬離田后及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苗高12cm左右時進行第2次松土除草,初花前進行第3次中耕培土。
2.5病蟲害防治 夏大豆病蟲害防治主要以防蟲為主,基本不要防治病害,蟲害主要有蚜蟲、造橋蟲、豆天蛾等,蚜蟲用蚍蟲啉防治,造橋蟲、豆天蛾用樂果防治。
2.6適時采收 當70%以上植株豆葉發黃、脫落,豆莢搖動有響聲時進行采收。
3 蕎麥栽培技術
3.1品種選擇 養麥有甜蕎麥和苦蕎麥之分,一般以種植甜蕎麥為主,可選用平蕎2號、榆蕎2號、泰興蕎麥等品種。
3.2適期播種 播種期一般在立秋前后,播前用35℃溫水浸種15min,以提高種子發芽率。田塊在播種前耕深1O-15cm,每公頃施2.25萬kg優質農家肥、300kg高效三元復合肥作基肥。播種時采用條播方式,播深3-5cm,播種量為37.5-45kg/hm2,基本苗60萬-75萬株/hm2。
3.3蟲害防治 蕎麥的蟲害主要是地下害蟲,如蠐螬和螻蛄。防治蠐螬可在播前結合耕田每公頃用50%辛硫磷乳劑3.75kg/hm2對干細土300-375kg/hm2,拌勻撒施;防治螻蛄每公頃用炒熟的麩皮30kg加90%晶體敵百蟲O.75kg對水少量拌濕麩皮,傍晚時撒施。
3.4生化制劑的應用 蕎麥5葉期至初花期,每公頃用15%多效唑O.6kg對水750kg噴霧,防止倒伏。
3.5 輔助授粉 盛花期每隔2-3d,在上午9:00-11:00用軟棉線沿蕎麥頂部輕輕拉過,使植株相互接觸,互相授粉,從而提高結實率和產量。
3.6及時收獲 收獲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一般全株2/3籽粒變為褐色時進行收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