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黑龍江省第五積溫帶是我省具有很大開發潛力的大豆種植新區。該區過去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北豐3號等品種因熟期較早、豐產性較好,曾獲省獎勵。但隨著生產的發展,栽培水平的提高,這些品種豐產性和抗逆性等均感不夠適應,針對生產中的問題我所育成了早熟、高產、抗病大豆新品種黑河39號。
1選育方法和經過
黑河39號大豆系黑龍江省農科院黑河農科所1995年以來以豐產、病輕的黑交94-1359為母本,以高大、繁茂的黑交92-1573為父本經有性雜交選育而成。1995年配制雜交組合,1995年F1南繁加代并淘汰偽雜種,1996年F2混選并南繁加代F3,1997F4至1998年F5按系譜法進行選擇,1998年決選出穩定品系,代號為黑交98-1872,1999~2001年進行鑒定試驗,2002~2003年參加省第五積溫帶區試,2004~2005年生產試驗,2006年3月審定推廣。
2歷年試驗產量結果
1999~2001年所內鑒定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963.33kg,比對照品種黑河17號增產15.6%。2002~2003年在黑龍江省第五積溫帶區試平均公頃產量2772.70kg,比對照品種黑河17號增產8.0%。2004~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148.55kg,比對照品種黑河17號增產12.5%。
3特征特性
3.1主要特征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70~80cm;紫花、長葉、灰色茸毛;主莖結莢,莢密,3、4粒莢多;稈強不倒,結莢部位較高,適于機械收獲;籽粒圓黃,臍色淡,商品性好,百粒重22g左右,脂肪含量19.27%,蛋白質含量41.41%。
3.2主要特點早熟,在第五積溫帶出苗至成熟112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100℃左右。豐產性好,高產栽培公頃產量在3000kg以上。較喜肥水,稈強不倒,葉部病害輕。適應區域廣,黑河39號大豆主要適應區域在黑龍江省第五積溫帶。不但可作為我省遲播救災用種,而且還是吉林、遼寧、河北等地麥后或瓜后復種的理想品種。
4高產栽培技術
4.1種子精選和處理高質量的種子是保證壯苗、全苗的基礎,所以應選擇經過精選加工后符合質量標準的種子。為減輕重迎茬的不良影響,種子應采用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劑等種衣劑進行包衣。
4.2適期早播,合理密植黑河39號大豆在第五積溫帶以5月中旬播種為宜,在我省南部救災供種可推遲到6月中旬左右。黑河39號大豆適合壟三栽培,以保苗30萬株/公頃左右為宜。
4.3科學施肥大豆施肥最好是測土平衡施肥,一般大豆田N∶P∶K施入比例1∶1.4~1.5∶0.3~0.5,即高產栽培地塊每公頃施入尿素50kg、磷酸二銨150kg、硫酸鉀40kg;一般栽培地塊每公頃施入尿素30kg、磷酸二銨110kg、硫酸鉀30kg。施肥應采用分層施肥,可與播種同時進行,淺層肥施于種下7cm處,占總施肥量的1/3,深層肥施于種下14cm處,占總肥量的2/3(大豆開花至鼓粒期需肥占全生育期的75%左右)。如沒有分層施肥機械,則應于秋季整地時將深層肥首先施入土層中。
4.4化學與機械除草相結合播后苗前應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封閉滅草,苗后至大豆封壟前完成三鏟三耥,封壟后拔1遍大草。
4.5適時精細收獲當大豆植株葉片80%脫落時,是人工收獲適宜時期;當豆葉全部落盡,籽粒已歸圓時,是機械收獲的適宜時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