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豆食心蟲是大豆生產的主要害蟲,一般年份蟲食率在5%~10%,嚴重年份蟲食率高達30%~60%。受害豆粒,不但產量降低,而且品質變劣。掌握好大豆食心蟲的防治時期和方法,可將蟲食率控制在2%~3%以下。
大豆食心蟲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的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冬。第二年7月下旬上浮到表土化蛹。7月末8月初開始羽化為成蟲,8月中旬為羽化盛期。成蟲交尾后在嫩莢上產卵,卵經6~7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在莢上爬行數小時即入莢為害,幼蟲期20~30天,9月份開始脫莢入土。
一、成蟲發生盛期防治
掌握成蟲盛發期首先要做好預測預報,從8月初開始每天午后日落之前調查成蟲蛾量,當田間蛾量突然增多,出現打團現象即是成蟲盛發期(多數年份在8月12日到1.8日)。防治方法:一是敵敵畏藥棍薰蒸。每畝用80%敵敵畏乳油100~150毫升,將玉米穗軸或向日葵稈瓤截成約5厘米長段,浸足敵敵畏藥液,按每隔4壟前進5米1個藥棍的密度,將藥棍夾在大豆枝叉上.這種熏蒸法適用于大豆長勢繁茂、壟間郁蔽的大豆田,防效可達90%以上。第二種方法是噴霧。用25%快殺靈乳油或其它菊酯類藥劑,每畝25~30毫升對水用背負式噴霧器將噴頭朝上從豆根部向上噴,使下部枝葉和頂部葉片背面著藥。這種方法防治成蟲,無論大豆長勢怎樣效果都很好。
二、幼蟲入莢前防治
大豆食心蟲幼蟲孵化后,在豆莢上爬行的時間一般不超過8小時。這個時間很難掌握。所以防治幼蟲須經過田間調查,當大豆莢上見卵時即可打藥。防治幼蟲一般采用菊酯類藥劑對水噴霧。噴霧要均勻,特別是結莢部位都要著藥。這種方法防治幼蟲效果可達80%左右。
三、大豆收獲后防治
大豆一般進入9月份收獲,此時還有部分食心蟲未脫莢,如果不及時脫粒,食心蟲在莢內還可繼續為害,并陸續脫莢入土。在大豆收獲期進入場院前,用滅殺斃乳油1500倍液或其它殺蟲劑澆濕大豆垛底土,濕土層深3厘米左右,然后用木磙壓實,再將收回的大豆垛在上面,這樣可將后期脫莢的食心蟲殺死在垛底的藥土層中。
大豆收獲后一般采用的防治方法:一是邊收邊脫粒,這樣可以防止食心蟲收獲后在莢內繼續為害。二是收后垛前在大豆垛底施藥,減少明年的蟲源。三是豆田進行秋翻秋耙,破壞收割前脫莢入土的食心蟲的越冬場所,增加死亡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