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別名】灰霉病。
【分布】上海、南京、南通、杭州等地。
【癥狀】該病在郁金香種植地區普遍發生,不僅影響花的觀賞,而且影響鱗莖的生長,是為害郁金香的一種嚴重病害。葉、花瓣和球根均可發病。葉片發病初起為淡黃色的褪色小斑,不久沿葉脈擴展,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大型病斑,可達數厘米;病斑周圍暗色水漬狀,后期稍稍下陷,灰白色,邊緣褐色。發病嚴重時,花變褐色而干枯。病斑發生在葉緣時葉片向一側卷曲;潮濕時病斑布滿灰色霉層,全葉腐爛。花芽受害后不能開放。花瓣上為灰白色到淡黃褐色小斑點,后期散生黑色具碎白點花紋的菌核。莖上為邊緣褐色下陷的小斑。球根外皮赤褐色或黑褐色腐敗,內側有眾多的黑色小菌核,l~2毫米大小。剝去腐爛的外皮,白色的內皮表面有淡褐色到黑褐色的下陷病斑,內皮表面也可有菌核。病球根種植后長出的植株矮化。鱗莖受害后在外部肉質鱗片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病斑,斑點中部黃灰色,邊緣褐色。從病鱗莖上長出的嫩芽出苗時常出現焦頭或出現植株矮化,花梗縮短。在潮濕季節,病部表面布滿灰色霉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后期病斑上有時可見黑色小菌核。最后可導致葉、花、莖腐爛。
【病原】病原為真菌,郁金香葡萄孢(Botrytistulipae)。屬真菌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
【流行特點】春天多雨季節或環境空氣濕度大有利病害發生和蔓延。
【發病規律】菌絲和菌核在病殘體、病鱗莖和土壤中越冬;翌年春,菌絲或菌核萌發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氣流傳播浸染新鱗莖或植株。病球根種植后,受害枯死的幼芽上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地上部分的侵染來源。春季多雨,天氣潮濕時危害嚴重。花圃內植株栽植過密、通風不良或周圍雜草叢生,發病均較嚴重。植株生長不良或受到損傷時也易發病。品種間存在抗病性差異。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收獲時將病球根和莖葉收集后燒毀,實行多年輪作制,或進行土壤消毒;種植球根前應嚴格挑選。
(2)藥劑防治:球根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或福美雙200~300倍藥液浸泡30分鐘。粉農劑為球根重量的0.2%-1.0%,可以在收獲后和種植前各處理一次。從3月中旬開始到開花期,進行藥劑防治,防止再侵染,可選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克靈1000倍液。
(3)實行3―4年以上輪作。栽植前嚴格剔除帶病的鱗莖,,生長期發現病葉、病花及時剪除,集中深埋或燒毀。
(4)栽植前用0.3―0.4%的96%硫酸銅液浸泡鱗莖30分鐘,也可用2%的甲醛液浸泡30分鐘,沖洗干凈后晾干栽植。
(5)田間發病后及時噴灑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3―4次。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65%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施佳樂懸浮劑12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