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青霉病由青霉菌引起。病菌會感染受機械損傷的種球,也可能感染那些表皮還是白色、收獲較早且在低溫和潮濕環境下儲藏的種球。此時,種球的表皮將附著一層藍綠色的菌絲,但內部的鱗片不會受影響。有時,該病菌也會出現在發生葉片倒伏癥狀的植株上。
預防措施:避免損傷種球和芽;種球到貨后,將它們儲藏在通風良好而且相對濕度足夠低的儲藏室中;在種植前根據建議對種球進行消毒。
軟腐病由腐霉菌引起。真菌在種植后前幾個星期,土壤溫度高于12℃時開始感染種球。早期被感染的植株只發出很短的芽,種球組織變軟,通常呈粉紅色,并釋放出一種特殊的、難聞的氣味,與感染鐮刀菌的種球相似。莖和根在開始階段看上去還健康,但是以后將全部腐爛。后期被感染的植株生長不良、葉尖發黃、植株倒伏,在一定的環境下花苞在最后階段也會干枯。
預防措施:種植前應從根盤處將種球的表皮除去,并對種球進行消毒;生根期,土壤溫度應低于12℃,最好是低于10℃;土壤結構一定要好,而且排水要通暢。
枯萎病由郁金香尖孢鐮刀菌引起。貯藏時期被感染的種球上出現灰褐色小斑點,有時會有同心圓或明顯的黃色邊緣。種球枯萎,表皮疏松,釋放出一種特殊的難聞的氣味及乙烯氣體。感染不嚴重時,植株生長緩慢,花苞尖端變黃、變干。將植株進行縱切就可發現,莖內從基部開始變為褐色。感染枯萎病的郁金香種球會釋放出乙烯氣體進入土壤,造成周圍其它植株生長緩慢,甚至花苞干枯。在栽培5℃郁金香種球時,尤其是種植比較早,種植溫度在13℃以上時,感染該病菌的幾率較高。
預防措施:貯藏時需提供足夠的通風;種植前應除去受感染的種球并消毒種球,5℃郁金香球種植時土溫要在12℃或更低;及時挖去種植后未發芽的種球。
灰霉病由郁金香灰霉病葡萄孢菌引起。種球和根系都有可能被感染。種球感染后,種球的一層或多層鱗片部分或完全發軟并變為深褐色,在感染的組織上有2~3mm大的黑色扁平菌核。地面以上部分感染后,植株脆弱,會突然折斷;花苞與正常植株相比,其顏色變暗;葉片由于蠟質層被破壞而失去光澤,有褶皺狀的水泡;嚴重感染的植株生長很矮或花不會開放。在溫室土栽時,土壤中加入有機肥料后更易產生灰霉病。灰霉菌產生的斑點較小,且只發生在葉片上,不發生在花苞上。
預防措施:種植前進行種球消毒;不要在純泥炭基質中種植;箱栽時,通過將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來防止根系干枯受損。
褐斑病由郁金香褐斑病葡萄孢菌引起。嚴重感染的植株不會開花或生長停滯。莖最下面的葉片卷曲,上面生長大量灰褐色的真菌孢子。地表以下部分會產生1~2mm大小的黑色菌核。病菌孢子的萌發會在葉片和花上引起小的水浸狀的斑點。這些斑點起初為綠色,以后變為大的白色或褐色斑點。
病菌的菌核和孢子只在潮濕條件下萌發。孢子可通過水分或空氣的流動進行傳播,在葉片上24小時之內、在花上10小時之內便可形成“灼傷”斑點。
預防措施:種植前,對溫室及土壤進行消毒;種植前消毒種球,且不要種植過密;沒有發芽的種球應及時除去;使用殺菌劑進行預防;最好在早晨澆水;保持植株干燥,尤其是夜晚更應如此;防止植株積水,相對濕度應在85%~90%,保持空氣流動。
立枯病由立枯絲核菌引起。感染郁金香在土壤中的芽體,植株長出地面后就不會進一步受害。芽上形成橙褐色的斑點和條斑,以后植物的組織開裂,通常能正常開花,但底部葉片的尖端向外卷曲。感染嚴重的植株,莖基部呈橢圓形,嚴重內陷,植株生長緩慢,加工時容易折斷。
預防措施:種植前,對溫室以及土壤進行消毒;種植前消毒種球,且不要種植過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