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當營養元素缺少時,一般缺少營養元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肥料含有效成分的差異或誤差與實際需肥量不符合;配肥和施肥操作不當出現沉淀和流失,使營養元素的配比失去平衡;土壤pH值、土壤溫度及通透性差等因素影響營養元索的有效性,使月季不能有效吸收營養。所以,在土壤栽培中,只要堅持正常施肥,一般不易缺少大、中量元素,有時出現是由于月季生長快,消耗大量的肥水,沒有及時施肥造成,可通過增加供肥次數和供肥量來解決。較易缺少的是鐵、錳、硼、鈣、鎂等微量元素,缺少鐵或錳時除了增加鐵肥或錳肥的用量外,更重要的是調整土壤的pH值,使pH值在5.5~6.5之間,從而提高鐵或錳的活性。嚴重缺乏時可用0.2%~0.5%的螯合鐵或螯合錳同時進行葉面噴施;缺少硼、鈣、鎂主要通過增加用量,嚴重缺乏時可用硼酸、硝酸鈣進行葉面噴施;通過施用大量腐熟的農家肥并結合土壤改良,可以減少缺索癥狀的發生。缺素癥狀發生后需要對營養元素進行2~3周,甚至更長時間的調整,在調整期間需要進行土壤檢測和葉色變化觀察,待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后,再恢復正常的肥水管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