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現狀涉危種。叉葉蘇鐵在我國僅零星分布于廣西龍州及云南彌勒的局部石灰巖地區,由于森林亂砍濫伐,生境遭受破壞,種群陸續減少,又因群眾采挖,已處于瀕危境地,急待保護。?
形態特征常綠棕櫚狀植物,樹干圓柱形,高達4米。葉螺旋狀排列,羽狀全裂,長2-3米,葉柄兩側具短刺;羽處叉狀分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邊緣波狀,長20-30厘米,寬2-3厘米,幼樹被白粉,后呈深綠色,有光澤,先端鈍,基部不對稱。小孢子葉球圓柱形,長15-18厘米,直徑約4厘米,梗長3厘米,粗1.5厘米;小孢子葉近匙形或寬楔形,黃色,邊緣桔黃色,長1-1.8厘米,寬約8毫米,頂部有絨毛,圓或有短頭,下面有多數3-4枚聚合而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葉桔黃色,長約8厘米,下部長柄狀,上部菱狀倒卵形,寬約3.5厘米,篦齒狀分裂,裂片鉆形,長1.5-2厘米,在其下方兩則生有1-4個近圓形、被絨毛的胚珠。種子成熟時黃色,長約2.5厘米。?
地理分布分布于廣西龍州、大新、崇左及云南彌勒,生于海拔130-175米。越南北部也有。?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分布區位于熱帶北部季風區。年平均溫22℃,1月平均溫14℃,極端最低溫常年在0℃以上,偶在特大寒潮南下年分可下達-3℃,7月平均溫28.1℃;年降水量1350毫米,集中于5-9月,占年雨量75%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81%。叉葉蘇鐵為喜鈣植物,通常生長在石灰巖低峰叢石山中下部,土壤為石灰巖土,中性至微堿性反應,較肥沃濕潤。主要伴生植物有蜆木BurretodendrohsienmuChunetHow、東京桐DeutzianthustonkinensisGagnep.、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Schott等。?
保護價值分布范圍極窄,植株稀少,羽片叉狀分裂,為蘇鐵屬植物中所罕見,對保護物種和研究蘇鐵屬分類有一定的科研意義。葉叢終年翠綠,可作綠化觀賞。?
保護措施廣西龍州石山區已建立崗保護區,應在種群較多地點嚴加保護,促進其天然更新,并進行栽培,大量繁殖。?
栽培要點一般采用分蘗,切干或種子繁殖。分蘗繁殖時,應從老樹干基部周圍切取分蘗,種在肥沃濕潤的腐殖土中,放半陰處。也有將干部切成片段,埋土中,使干部四周發生新芽,再行分栽。種子壽命短,采后應即播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