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分布】上海局部地塊發生嚴重。
【癥狀】近土表的根頸處發生褐色腐爛,被害部位縊縮,造成幼苗倒伏;較大的苗也可形成立枯,近土表的皮層腐爛發粘,病菌經由皮層到達髓部,阻礙輸導組織輸送水分和養分,造成整株死亡;病株葉片逐漸呈蒼白色并枯萎;莖節干枯并出現縱向裂縫,病株出現扭曲狀,最后全株枯萎。病株經室內保濕培養后,在根頸處出現先為白色后轉褐色的菌絲體。
【病原】病原為真菌,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香石竹絲核菌莖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無孢目,無孢科,絲核菌屬的立枯絲核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不產生孢子,以菌絲侵染傳播。菌絲初為白色,后呈褐色,寄生在病組織內外,常形成易剝離的薄膜狀菌絲層。立枯絲核菌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4-28攝氏度。但溫度稍低時為害較重。病菌具有靠近土表能活躍生長的傾向性。
【發病規律】
該病菌腐生性很強,在土壤尤其是在土壤中的病株殘體中存活時間長。立枯絲核菌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4-28攝氏度,溫度稍低時,危害較重,病菌具有靠近土表能活躍生長的傾向性,所以土壤帶菌是最重要的侵染來源。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傳播,從植株傷口或脆弱的易感染組織侵入,這樣,插條是最易侵染的。長期連作土壤未經消毒,陰雨連綿,光照不足,苗木纖弱,木質化程度差,病害容易發生和流行。
病害一般在苗期發生;培育香石竹苗的土壤為未經消毒的菜園土時容易發生此病;全年室內生長、蒸汽消毒的土壤,很少會發生此病;三月底以后扦插的幼苗容易感病,一般在扦插后10~15天內發病,發病迅速,1~2天內即可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避免使用菜園土或發生過立枯病的土壤來育苗。采用土壤蒸汽消毒,45~60℃1小時;施用腐熟有機肥,控制澆水量。
(2)藥劑防治:在扦插前進行土壤消毒;可將70%敵克松、50%福美雙、50%克菌丹,單獨或混合后與細土拌勻,再施入土中,每平方米用藥5~7克。消毒的土壤再有立枯絲核菌感染時,可用75%五氯硝苯拌土撒施,用量為盆土重量的0.1%,或每平方米3-5克。同時每10-15天噴1%波爾多液保護。
(3)選取無病插條繁殖。扦插前,花盆、土壤需經消毒處理。植株宜種在高位苗床,控制澆水,勿使盆土過濕。
(4)隨時挖除病株,予以炸燒毀,并將根際土壤挖除,換填未受傳染的土壤。
(5)在花圃操作,盡量避免損傷健株根部。淋灌70%敵克松5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殺菌劑,控制病害發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