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紫色馬鈴薯栽培技術
紫色馬鈴薯產量高、適應性強,用途十分廣泛。據測定,每100g莖塊含蛋白質2.30g、脂肪0.10g、碳水化合物16.50g、鈣11.00mg、鐵1.20mg、磷64.00mg、鉀342.00mg、鎂22.90mg、胡蘿卜素0.01mg、硫胺素0.10mg、核黃素0.03mg、煙酸0.40mg、抗血壞酸16.00mg及花青素100.00mg。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富含花青素,含量高達42.80mg/kg,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增強體質、抗癌、美容和防止高血壓等多種保健作用。因此,紫色馬鈴薯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以作特色菜肴,還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目前紫色馬鈴薯在國內栽培面積尚小,市場價格每lkg6~8元,相當于普通馬鈴薯的6~8倍,一般667mz產量約2500kg,經濟效益超過1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備受廣大農民關注.
紫色馬鈴薯全生育期約93d.屬中晚熟品種,耐旱、耐寒,適應性廣,薯塊耐儲藏。抗早疫病、晚疫病、環(huán)腐病、黑脛病和病毒病。其幼苗直立,深紫色.株叢繁茂,生長勢強。一般株高約60.00cm.主莖發(fā)達.莖粗1.37cm,莖深紫色,橫斷面呈三棱形,分枝較少.葉柄紫色,花冠紫色,花瓣深紫色,薯塊長橢圓形.表皮光滑,呈黑紫色,薯肉深紫色,品質好。結薯集中,單株結薯6~8個.單塊質量120-300g。
2備耕
2.1地塊選擇、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耕層,因此,選擇地勢高燥,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質地疏松、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種植是確保豐產的土壤基礎。
2.2茬口安排,紫色馬鈴薯忌重茬和與煙草、茄子、辣椒、甘薯等茄科作物輪作,以小麥、玉米和大蔥,豆類,水稻等作物為前茬較好。千萬要注意前茬作物用過的滅草劑
2.3整地為實現,紫色馬鈴薯高產優(yōu)質.種植地冬前要進行深耕,一般耕深25-30cm。早春進行精細整地,達到土壤細碎、沒有大土塊,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
2.4施足底肥,紫色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每生產100kg鮮薯需要氮素O.50kg、磷素0.20kg、鉀素0.95kg,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一般為2:1:4。應以牛、羊、豬、雞糞及綠肥、堆肥為主,輔以適量化肥。根據土壤養(yǎng)分檢測結果和需肥規(guī)律確定施肥方案.結合整地,每667mz施用腐熟有機肥3~5ms、過磷酸鈣80-100kg、硫酸鉀肥15-20kg、尿素15kg。
3種薯處理
3.1精選種薯在定植前20-30d(本地區(qū)一般1月中旬前后).進行種薯精選,選擇無病、芽眼多、大小均勻和符合品種特征的種薯,剔除畸形、龜裂、芽眼壞死、帶有病斑的薯塊I2l。每667m2需用種薯約120kg。種牙切塊在一兩一個種子為好,這樣會很高產的。
3.2種薯切塊催芽播種前催芽,可以促進早出苗,增加田間生長期限,提高產量。陽畦、地窖、溫室大棚都可作為催芽場所。將經過篩選取得的種薯置于20℃避光環(huán)境中進行暖種催芽.當萌芽露出約0.5em時切塊,按芽眼排列順序.從薯塊尾部開始,按芽眼順序螺旋形切割.最后將頂部一分為二.保證每個切塊都帶有l(wèi)~2個頂部壯芽,切塊要均勻,一般每塊種薯重量保持約25g,切塊用的刀具要用75%的酒精或高錳酸鉀進行嚴格消毒。裝種薯的器具也得進行消毒。
3.3藥劑處理將切好的薯塊用0.01%的硼酸或500倍50%的多菌靈溶液,用噴霧器噴施然后瀝水陰干。將陰干后的薯塊移至溫暖向陽處曬種3~5d.保持約15℃溫度.讓幼芽綠化健壯。
4適時播種
4.1定植時期,紫色馬鈴薯幼芽在氣溫超過5℃時就開始萌動。18℃時生長健壯、迅速。一般情況下.當10cm地溫穩(wěn)定通過5℃時即可播種。天津地區(qū)適宜的陸地栽培模式定植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過早.幼苗易受凍害,過晚不能搶先上市,影響種植效益。[pagebreak]
4.2高畦地膜覆蓋雙行栽培采用高畦地膜覆蓋雙行栽培.可提高地溫3-5℃,提早定植期約15d,同時為,紫色馬鈴薯正常生長創(chuàng)造健康、疏松的環(huán)境,還有利于人工或機械收獲。按照行距100em做成高20cm,寬70cm,中間略高的龜背畦,耙平后按每667m2用乙草胺100-150g對水40-50kg噴霧,防治田問雜草:采用幅寬90cm、厚0.008mm的地膜覆蓋,覆膜要嚴密.每隔2-3m橫壓一條土帶,防止大風揭膜。覆膜烤畦3-5d后即可定植。
4.3合理密植,紫色馬鈴薯宜稀植,采用雙行栽培.行距40em,株距33cm,每667m2留苗約4000株.定植時依株行距大小用開孔器打8-10cm深的定植孔.然后將種薯萌芽朝上擺放,并用細土封嚴膜孔。
5田間管理
紫色馬鈴薯齊苗后只有約65d的生長時間,因此,田間管理要突出一個“早”字。生產上應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則。技術管理要及時,早中耕、早追肥、早澆水。促根、促棵和促早發(fā)。開花后根據天氣、土壤墑情、植株生長情況酌情追肥,小水勤澆,促棵攻薯,以薯控棵,達到協(xié)調生長.既要防止后期植株早衰,又要控制后期莖葉徒長。
5.1查苗補苗,中耕滅草定植后,保持土壤墑情及穩(wěn)定地溫.待幼苗出土后,及時查苗補苗,從播種至封壟前要進行3-4次膜間淺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提高地溫.同時消滅壟間雜草,培育田間壯苗。
5.2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田間齊苗后,為促進幼苗早發(fā)棵.可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視苗情長勢,于團棵期至植株封壟前,結合灌水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
5.3摘除花蕾現蕾期薯塊開始膨大,花期進入快速膨大期.此時應及時摘除花蕾,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薯塊發(fā)育。
5.4科學化控為防止植株徒長、倒伏,提高大中薯率.田間紫色馬鈴薯株高15~20cm時用5%的多效唑15g對水30kg噴霧,效果很好。
5.5水分管理現蕾前,主要靠土壤墑情為植株提供水分.掌握不旱不澆;現蕾期,紫色馬鈴薯進入塊莖膨大期.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一般每隔約15d澆1次水.灌水時注意不要讓水漫過壟背造成土壤板結.以利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紫色馬鈴薯生長后期應適當控水,收獲前10d停止?jié)菜乐挂蛲寥肋^濕造成塊莖發(fā)病降低耐儲性。
6適時收獲
馬鈴薯植株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并逐漸枯萎.匍匐莖干縮易與塊莖脫離是其成熟的標志,此時應及時收獲避免地下害蟲危害。收獲時應盡量避開陰雨天氣.選擇晴天和低土壤濕度時進行,盡量避免機械損傷.提高商品性,采取田間分級包裝,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7病蟲害防治
紫色馬鈴薯生育期易發(fā)晚疫病和病毒病。防治晚疫病可用杜邦克露、農用鏈霉素或代森錳鋅等藥劑進行3-4次葉面噴霧:開花期后用50%多菌靈或40%乙磷鋁500倍液噴霧,每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病毒病可用20%病毒A500倍液或1.5%的植病靈800倍液噴霧。主要蟲害是蠐螬、螻蛄、地老虎、蚜蟲和瓢蟲,實行無公害防治技術.用頻振式殺蟲誘殺成蟲,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敵百蟲乳油500倍液噴霧或灌殺,防治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用50%辛硫磷乳油l000倍液或用10%吡蟲啉2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和二十八星瓢蟲。
以上種植技術僅夠參考全國地區(qū)氣候不同土壤不同,還得以當地馬鈴薯種植技術為主。
銷售咨詢電話小靈通;0452-8591381,13079632528
黑龍江省克山縣東園升黑紫馬鈴薯種植專業(yè)合作社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