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細菌也為單細胞生物,也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被看見。細菌對植物體的傷害主要是產生毒素,引起植物體腐爛或使組織死亡,或堵塞和破壞維管束,形成腫瘤。由于細菌的防治較難,最佳的防治方法是預防病菌的發生。
1.蘭花褐腐病
為全球性常見細菌性病害之一,其致病細菌為杓蘭歐氏菌、唐菖蒲單胞菌等,多發生于潮濕、溫暖的環境中。一般為害洋蘭的芽或葉。受害時,蘭株葉面先是出現水漬狀黃色小斑點,后逐漸變為栗褐色,并有可能下陷,接著水浸處呈褐色腐爛,常會迅速擴展至連續長出的葉上,繼而毀壞葉子,使其脫落,有時會危害整個植株。
防治方法:蘭株一旦受害,應及時除去病葉,直至只留下假鱗莖,然后用200毫克/升農用鏈霉素或0.5%波爾多液噴殺,每周1次,連續3~5次。
2.蘭花軟腐病
又稱蘭花花葉斑病,高溫多濕時易引發此病,多見于亞洲熱帶地區,我國南部地區發病較為嚴重,可通過土壤傳染,也可從移植及管理作業中產生的傷口及害蟲食痕處侵染,還可隨雨水或澆水傳播。其致病細菌為卡特蘭單胞菌、歐氏桿菌等。一般表現為全株發病,多從根莖處侵染,葉片受害時,為暗綠色水浸狀小斑點,迅速擴展呈黃褐色軟化腐爛狀。腐爛部位不時有褐色的水滴浸出,有特殊臭味,嚴重時,葉迅速變黃。若假鱗莖感病,也會出現水漬狀病斑,褐色至黑色,最終使假鱗莖變得柔軟、皺縮和暗色,迅速腐爛。
防治方法:
(1)蘭株一旦發病,應及時將病葉剪除,傷口還需用波爾多液涂抹;
(2)也可將發病蘭株拔出,在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5分鐘,清洗后在陽光下曬15分鐘再晾干后種植;
(3)也可用0.5%波爾多液或200毫克/升農用鏈霉素或甲基多硫磷等噴殺。
3.蘭花葉腐病
主要感染萬帶蘭、石斛等,病原體為菊花歐氏菌,受害的萬帶蘭初期蘭葉表面有半透明的斑塊,石斛染病初期葉片呈黃色水漬狀,最后病斑都會變為黑色、下陷。最后可導致整個葉片腐爛、脫落。
防治方法:
(1)蘭株一旦發病,應及時將病葉剪除,傷口還需用波爾多液涂抹;
(2)也可將發病蘭株拔出,在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5分鐘,清洗后在陽光下曬15分鐘再晾干后種植;
(3)也可用0.5%波爾多液或200毫克/升農用鏈霉素或甲基多硫磷等噴殺。
4.蘭花褐斑病
危害的洋蘭種類繁多,致病菌是卡特蘭假單胞菌與杓蘭假單胞菌,在高溫多濕和通風不良時易于發病。它通過培植材料、花盆等從傷口或蟲害食痕處傳染。主要危害洋蘭的嫩芽和葉片。在葉上發生時,先出現軟的、水漬狀的小斑點,繼而發展擴大成輪廓清晰、略為下陷的褐色或黑色水浸狀斑點,有時斑腐爛處產生濁滴,此病一經發生,病斑擴展十分迅速,不需幾日就可造成蘭株死亡。
防治方法:
(1)栽培過程中要注意環境通風,避免澆“當頭水”;
(2)若發現病株可根據情況剪除感染器官或整個植株,再用0.5%波爾多液或100毫克/升的農用鏈霉素噴灑,或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分鐘,洗凈晾干后再行種植。
5.細菌花腐病
主要危害大花蕙蘭、卡特蘭和兜蘭等。致病菌為假單胞菌和熒光假單胞菌。它們既可寄生死的植株上,也可感染已被破壞的組織。蘭株感病后多在花上出現爛斑,包括一些小的、壞死的病斑,具有水漬狀的暈圈,并引起根、莖、芽、花的壞死與腐爛。
防治方法:
(1)防治此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更換培養土并加以嚴格消毒,土壤消毒的方法可用高溫滅菌,也可用200毫克/升農用鏈霉素和0.5%波爾多液噴殺。
(2)剪去受感染組織,并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受感染植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